成都现大型崖墓群 为研究西域文化提供资料

法律法规网 作者:黄懒懒
来源 来源: 法律法规网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8-01-19 16:21:48  评论(/)

法律法规网消息   古代的中国版图有多大,当时的物质生活怎么样。人们平时生活用品有哪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靠什么维持,当时的中国和周围哪些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在众多的青铜器中,一尊青铜跪坐人像造型极为精美,也与墓中的其他器物风格迥异。“这尊铜像具有典型的西域特征,从面部特征就可以看出和本地人相区别。”

沙皮狗?

在众多随葬品中,一只蹲坐的陶狗高达45厘米。从外形上看,并不像一般的中华田园犬,更像一种类似沙皮狗的猎犬。

突破**

这次发现表明,在古代的巴蜀地区,蜀人与外界的交流早已突破了“蜀道难”,异域文化的交流,也反映在了这些民间文化交流上。

天府新区发现大规模汉代崖墓群

经过一年多的发掘,位于成都天府新区正兴镇的一处山头,陆续出现了整齐划一的孔洞,面朝锦江,足足有200多处。墓葬之中随葬器物丰富,其中一座墓中出土了一尊青铜跪坐人像,高鼻梁、大眼睛,和其他出土文物风格迥异。

QQ截图20180119152340.jpg

天府新区锦江边上的崖墓群

越往两晋墓越小 墓葬与经济水平适应

为配合天府新区建设项目,从2016年底,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就开始对正兴镇这处汉代崖墓进行发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考古人员在超过一万多平米的山丘上,发掘出了200多座崖墓,这些墓地的时间从东汉一直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些墓地的大小都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水平。”考古现场负责人潘绍池解释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崖墓普遍比较小,排水系统修建也很随意,反映了当时国内处于战乱时期,老百姓无暇顾及墓地建设。东汉时期的一些崖墓,面积一般都比较大,其中M19这座墓,一共有7个侧室,面积达到了83平米左右。这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建造水平,也反映了那时候社会相对安定。

出土的铜镜

石壁上刻画

体现汉代升仙思想

崖墓中,出土器物丰富,虽然被盗墓贼盗掘过,但一些随葬器物还是能够反映出当时的一些丧葬习俗。在M4的墓穴中,墓道尽头雕刻着汉阙,象征着“天门”,通过一个1.3米高的墓门,墓室的右手边,石壁上刻着伏羲女娲造像。石壁上刻画的形象,都反映出汉代升仙思想比较流行。

在众多随葬品中,一只蹲坐的陶狗高达45厘米。从外形上看,并不像一般的中华田园犬,更像一种类似沙皮狗的猎犬。而在此前的报道中,也有专家认为汉墓中这种短腿卷尾、皮肤褶皱和正方形体型的犬种能够推断出沙皮狗在汉代已经出现。

西域文化影响

出现“西域人”铜像

在众多的青铜器中,一尊青铜跪坐人像造型极为精美,也与墓中的其他器物风格迥异。“这尊铜像具有典型的西域特征,从面部特征就可以看出和本地人相区别。”据潘绍池介绍,从外形上看,铜像高12.3厘米,高鼻梁大眼睛,头顶发型也是一种螺发,不过,由于肢体残缺,它的手上是否还持有其他东西,暂时有待研究。

有资料表明,在成都平原周边也曾出土过类似“深目而高鼻、戴胡帽着翻领胡服”的胡人形象。“古人会将一些生活化的场景制作成随葬品放到墓中”。而这些胡人的形象应该在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中出现过,所以才会被带到墓穴之中,而在一些博物馆中也能够看到东汉画像砖上有胡人乘轺车、胡人骑吏等形象。

意义

进一步认识巴蜀与西域的交流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遣张骞凿通西域之后,大批胡人就开始通过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进入中原,而在四川地区,胡人入蜀也带着一些商贸目的。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期间,“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这些资料都表明,巴蜀地区与外界一直保持着密切往来,因此,东汉晚期的墓葬中出现异域文化的铜像,并不难解释。

“此次出土的一大意义就在于,这处崖墓群中不仅有汉文化的东西,也有西域文化的东西。” 考古现场负责人潘绍池表示,这对于当地文物考古资料可以进行有力补充,这其中能够看到东汉到两晋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脉络,特别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巴蜀当地人们与西域文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tags: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