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几年下来,我们都叫他老于,感觉和我们是一家人。
当地村民赵有福说: 现在全村都有水浇地了,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大家普遍不缺钱了。
已经乔迁新居的刘树叶说: 跟几年前所住的土房相比,现在住着4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铺着木地板、看着液晶彩电,过年的肉面糖茶都全了。
刘树叶谈起于树杰直言道: 跟亲人一个样,为我们解决住房,搞养殖、种植业。
6年时间,他让这个内蒙古自治区级贫困村成功 摘帽 。
赵有福说道。
脚下的积雪依然嘎吱嘎吱作响,于树杰一边对记者说,一边走向下一个村民家。
人老了,没个伴儿不行。
今年60岁的文成香一直未婚。
于树杰说, 村里每个人的情况,都在我的心里记着呢。
我给文成香下的新年任务是结束孤单。
赵有福是当地出了名的孝子,他在这6年中不仅通过政府资助盖起新房,还为年迈的母亲在屋里安上了抽水马桶、热水器。
于树杰说, 6年下来,我发现自己已经与当地村民融为一体,自己也变成了‘农民’。
日子越来越好了。
这6年来,我扎根乡村,觉得做村民眼中的‘农民’挺值。
6年前,于树杰来到壕口村开展扶贫工作,开始与刘树叶等村民打交道。
于树杰来做 第一书记 的6年,也是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发生巨变的6年。
6年的付出,于树杰得到了回报,他曾获 包头市扶贫先进个人 荣誉,并于近期获得了中国二冶集团 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
中新网包头1月15日电 题:扎根乡村扶贫6年于树杰让自己变为 农民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55岁的于树杰踩着积雪嘎吱嘎吱走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壕口村的小路上,折一小弯儿,进院、推门,看望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64岁村民刘树叶此前在包头市打工为生的他,因年龄原因于2019年回乡种地。
那时候,刘树叶身体健康,后来发现她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后,就为她申请了低保户,确保一家人渡过难关。
当过空军雷达兵的于树杰有着军人的毅力和韧劲,从到村那年开始,他就立下 军令状 ,壕口村何时不脱贫,他就何时不回城。
于树杰担心, 第一书记 离开了,村里的情况运作起来有难度。
因此,现在就要做好培养新人、交接工作的准备。
作为村民眼中的 自己人 ,于树杰最近还在为村民文成香的个人问题进行 思考 。
于树杰是该村的 第一书记 ,也是中国二冶直属项目部综合部部长。
如今,当地所有村民均已脱贫,以前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现在许多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都达到了万元以上,甚至更多,于树杰也到了该回城的时刻,但他说: 再等等,想巩固巩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