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偏旁和部首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微博头条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20-06-29 21:41:47  评论(/)

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有“部首”,但只有合体字才有“偏旁”。“成长”二字都有部首,成有偏旁,长无偏旁。另外它们有没有偏旁都和矫情文艺青年们空口嚎的孤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这个概念是许慎最早提出来的,他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概括为五百四十个部,也就有五百四十个部首。如“情”“惟”“志”“悲”等都归入以“心”为首的心部,该部中大多字的意义都与心理有关,部首就表示着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此后后人所撰写的字书因编排不同,部首的数量也有增减。


第二种意义是检字法意义上的部首,《说文》的成书时间是汉代,而载字更是以篆文为主,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化,后代的字典再使用五百四十部首就不能满足需要了。明清以后的字典通用的是二百一十四部首,将《说文》的原部首归并重组。这时因为字典从方便检字的角度出发,对于汉字的意义就不是那么严格地归类,如“所”,从斤,户声,本义是伐树的声音,《说文》归斤部,《辞海》归户部。解放后由于简化字的推行,现代词典的部首归并与《说文》更是不同。

“成”字在《说文》戊部,从戌从丁(一时分辨不清的诸位,这俩字就是戊戌变法的戊戌,顺序都是一样的),甲骨文金文时期即为合体字,因此既有偏旁也有部首。只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置于难检字中,外加字形已经经过了演化,看不出原本字形,这才给人它没有偏旁部首的错觉。

(以上内容参考自《字源》郭锡良《古代汉语》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等)

再多扯两嘴“自由”,“自”象鼻形,为鼻的本字,后来才演化为代指自己。“由”亦是象形字,象缶之形,说文无“由”字,本为“甾”字。后假借为“㽕”,即木生出枝条,泛指萌生,又引申为来源、缘由、经历等义。又引申为践履、遵从义。又虚化为介词。现代所说的“自由”一词和它们的字形依然是八竿子打不着,也别扯什么“都围起来就留一点”“方方框框”之类的,没意思,有话直说,有那啥就放。


首先探讨问题还是要明确问题的定义,“部首”是一个典型的人造概念,它有两种意义。

从汉字的字形去理解它的意义,这种做法不能说错,毕竟汉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象形字和以象形字作为素材的形声字会意字,现在推测甲骨文的意义也多数是根据字形去猜。但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严格的考证和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上。而且您能别指着个印刷宋体字就开始联想吗?您不认识甲骨文金文好歹举个小篆的例子吧?不能和小学生看图写话一样随心情乱说吧?当然,您要是还处在需要练习看图写话的小学二年级以下,这话当我没说。


老规矩,先上结论。

再多扯一嘴“孤独”,“孤”是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后来没有子女也被称为孤,无子女一般也没有婚娶,所以引申为孤单义。为形声字,“瓜”为声旁;“独”本义为单独,字形为“獨”,从犬蜀声,取狗性好斗,多独处之义。后引申出孤单义。“蜀”为声旁,后简化为“虫”。这俩字是由两个部件组成的合体字这件事和他们的意义本身八竿子都打不着。

“长”甲骨文金文像人长发而拄杖之形,异构较多。楷书“長”便是从长发拄杖这两点发展而来,简化字“长”则是来源于“長”的草书字形。《说文》归在“長”部,是有部首的。字形应为独体字,因此判断为无偏旁比较合适。

第一种意义是文字学上的意义,即按照汉字的意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部”,每“部”有一至多个不同的汉字,但都统属于这个“部”的首字,也就是意符本身之下。

下面是比较罗里吧嗦的考证,事先声明我不是古文字学专业的,只是兴趣爱好罢了,所以肯定会有错误和不足,欢迎指正。

又是我,这次的问题是“偏旁和部首”,来源依然是阿黑的微博,我就逮着阿黑这一只羊薅了。

偏旁,指汉字合体字的组成部分,旧称左偏右旁,今泛称合体字的左右上下任何一部分为偏旁。也就是说“偏旁”本身是一个属于合体字的概念。合体字与独体相对,独体指形体结构完整,无法分开辨析,若强加分析便无音可读,无义可寻。象形字、指事字大多属于这类,如“日”“一”等,而合体字则是由两个或以上的独体合成,如“休”“偏”等。

tags: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