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央新闻媒体负责人座谈会发言摘登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最高法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8-02-13 15:34:59  评论(/)

编者按: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部分中央新闻媒体负责人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座谈会并讲话。部分中央新闻媒体负责人发言摘登如下:

法院事业进步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吕岩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各方面事业取得历史**成就、发生历史**变革,人民日报是见证者。人民日报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重大报道,频次、类型、反响都远超十八大前。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人民日报浓墨重彩在一版和重要版面大篇幅报道人民法院砥砺奋进的五年,给社会公众留下深刻印象。

从一篇篇消息、通讯、评论和一个个融媒体产品里,我们看到五年来人民法院各项事业取得的进步。

一是司法公开,力度空前,成为中国司法的一张亮丽名片。从2013年裁判文书上网,到现在建成司法公开四大平台,舆论高度好评,总的来说一句话——以公开促公正。

二是司法为民,做细做实,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这几年,全国法院建立诉讼服务中心,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里。我们的记者探访了很多法院,用接地气的报道讲述老百姓获得感。

三是司法公正,实事求是,以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纠正错案。五年来,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冤假错案被纠正。每一起错案纠正后,通过记者的深度报道和评论引导,向全社会释放了人民法院有错必纠、公正司法的决心,提振了全社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信心。

四是司法改革,刀刃向内,做成了想了多年说了多年的事情。这一轮司法改革,中央顶层设计、直接推动,涉及面广,硬骨头多,关乎法院干警切身利益,舆论非常关注。

五是智慧法院,敢为人先,司法活动和法院管理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人民法院在信息化建设上,走在了前列。

人民司法历史**成就、历史**变革为我们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供了丰富素材。下一步,人民日报将一如既往关注、支持法院工作,为法院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孙尚武

《中国日报》作为国家英文媒体、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平台和窗口,我们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高度重视,法院的相关工作一直也是我报报道的重点。

这些报道中有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再审三起涉产权案件”在内的有关中央决策部署的稿件,也有包括“婚姻法司法解释修改”在内的司法释明、分析类稿件,还有大量包括“法官眼中的司法改革”在内的深度报道稿件。

鉴于中国日报作为外宣媒体的读者特点以及传播定位,我报也积极与最高人民法院各个审判庭沟通,就“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一带一路”涉外审判、知识产权商标权保护等既被外界广泛关注,又彰显国家法治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案件和内容,进行了多次专访,稿件在报纸显著版面和新媒体各平台刊发,受到外媒关注和转引。

在过去良好合作沟通的基础上,针对今后工作,我们有如下建议:

首先,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在重大要案、重要司法解释、指导**意见刊发前,召开媒体吹风会或相关文件、案件解读会,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故事,以便记者在报道当日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刊发,在外宣报道采写过程中,加入相关案例也更加便于对外籍读者理解,从而大幅提升对外传播效果。

其次,就中国特色司法系统、法律程序等内容与我报增强沟通,争取合作制作一批对外普及中国依法治国相关政策的英文或双语产品,在报纸和各新媒体平台推出。

第三,中国日报近日创办了“新时代大讲堂”,邀请各界专家、学者进行演讲,并与观众互动,与世界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第一期已于1月22日举行,建议在适当时机,请最高法院推荐司法领域的专家作为演讲嘉宾,亲身向世界讲述中国依法治国之路,进一步提升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世界影响力。

进一步加强媒体与司法的交流合作

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兼央采中心主任 秦 杰

新华社历来高度重视对我国法院工作的新闻报道工作,一年来,新华社国内部央采中心等部门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充分协作,对全国两会周强院长工作报告、全国法院破解执行难攻坚、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智慧法院建设、完善产权司法保护以及历次重大案件庭审等,开展了定位权威、主题丰富、内容详实、亮点纷呈的全媒体形式报道。

为继续做好人民法院新闻报道工作,新华社总编室梳理了国内部、对外部、新华网、新媒体中心等部门意见,对法院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和需求:

1.建议进一步加强联系,建立专门的沟通渠道。

2.希望能提供一批反映人民法院各方面工作的视频素材。

3.为配合报道工作,希望能够梳理、分析五年来人民法院审理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并提供相关素材。

4.建议与法院联合就社会关注度高的法治话题、法律实施等开展调研。例如今年是反家暴法实施两年,希望可以就人民法院审理相关案件、发布“人身保护令”的相关情况开展调研,分析在相关案件审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提出建议。

5.建议加强新华社相关部门与法院的新媒体报道合作,共同推出更多适应年轻人阅读兴趣和特点的新媒体作品。

今年两会期间,希望最高法院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华社报道提供支持:

1.及时领取最高法院工作报告或报告主要内容的摘编的中外文版本,以便在报告后第一时间推出报道,实现最优的传播效果。

2.希望能够尽早了解、掌握最高法院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主要内容和亮点。

3.希望能在两会期间安排一批法院系统代表委员就“两高”报告相关内容接受采访。

4.希望能够邀请最高法院副院长等领导,做客新华网,从宏观层面上,畅谈司法体制改革、回应社会热点问题。

用声音记录中国法治进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总监 蔡小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直在用声音记录中国法治的进程,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重要举措、“两高”的司法解释、大要案及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的审判、典型案例的发布,都是央广节目重点宣传报道的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仅央广中国之声就播发涉及最高法院的稿件有300多篇,其中连线报道,录音报道近200篇,有30多篇是全天重点关注的重头报道,70%的司法解释,在《新闻纵横》节目中做了深度解读。对破解执行难攻坚战、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智慧法院建设、完善产权司法保护等开展了全媒体形式报道。特别是周强院长在两会上作出“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庄严承诺之后,最高法院的每一记重拳,每一项突破,我们都跟进报道,广播节目在听众间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之声”的官方微博留言很多。

近几年两会期间,周强院长做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当天,我们都会邀请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或者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参加《做客中央台》,解读报告的亮点。

就法院舆论宣传报道和如何做好今年两会法院报告的解读工作,提几点建议。

今年两会,除了部长通道,还会开通代表委员通道。希望最高法院能将法院系统代表委员的名单早点提供给媒体,我们提前根据不同的选题设置,多组织采访。

针对日常大要案、社会关注度高、比较敏感的案件,建议最高法院给媒体更多地参与报道的机会。

日常报道中,涉及重要的司法解释、便民措施,希望最高法院的法官们走进中央台,参与我们的一档叫作《今天我值班》的节目直播。

司法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郑 波

2017年,我们立足经济特色,在报纸、中国经济网、两微一端等平台上刊发了大量关于最高法院和各地法院的新闻报道,做到日常报道不缺位、重点报道有特色、规定动作有亮点。

我们了解到,人民法院正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有基于此,对经济日报来说首先认真做好今年两会的法院新闻报道,传播公平正义的正能量、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结合本报两会总体策划,重点做好对最高法院工作报告的解读,报道法院系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两会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建议等。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2018年度的法院新闻报道,结合本报特点,我们将在四个关键词上做文章:

第一个关键词——司法改革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研究中国法治走过的历程,讲述伴随改革开放的司法故事,既是抚今追昔,也是谈古论今。目前,我国是海事审判机构最多、海事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司法合作也有很多新特点,这方面可以多报道。

第二个关键词——破产审判。依法处置“僵尸企业”,仍需法院破产审判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司法审判的作用。期待更多案件,以案释法。

第三个关键词——产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希望能够适时提供线索。

第四个关键词——司法建议。加大对法院司法建议和调研报告的报道力度。

此外,在日常新闻报道方面,在原有新闻发布制度上,建议最高法院新闻局能够设立新闻预告制度,方便记者向报社报选题,提前搞策划。

积极探索法治报道创新之路

法制日报社副总编辑 李 群

为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法制日报》积极探索法治报道创新之路,一方面,更加重视重头报道,在十九大召开前夕用近4个版隆重推出2.5万字的通讯《开辟法治中国新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纪实》,在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前夕,用近12个版图文并茂刊发了2017年以来政法综治工作新进展新成效,其中,有2个整版为法院工作。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基层政法工作的报道,在一版开设多个专栏,报社全体采编人员深入一线,全面报道了基层政法机关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今后,我们将加大与法院的对接,努力把新时代法院工作与新时代法治报道工作深度融合,报道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法院新闻。

为做好新时代法院新闻报道工作,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加强案例报道和以案释法工作。鲜活的案例,是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最直接的方式。2017年,于欢故意伤害案、“红罐王老吉凉茶”权益纠纷案等一系列案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法院判决充满智慧,一个判决就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宣传课。我们认为,越是社会关注的案件,承办法官更应该及时主动站出来以案释法,回应社会关切。二是加大智慧法院工作的报道。2017年,智慧法院加快推进,全国法院信息化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司法人工智能开发应用提速,互联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等改变了司法办案模式,促进司法提质增效。我们相信,2018年是智慧法院开花结果的一年,我们将进行重点报道。三是加强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报道。2018年是人民法院实施“四五改革纲要”的收官之年、部署推进下一步司法改革的关键之年,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是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我们非常关注,期待有更深入的沟通,及时报道改革进展和成效。

增强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

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副主任 杨绍华

《求是》作为党中央机关刊,是党在思想理论宣传方面的重要阵地,要突出思想理论特色,要体现权威**、政治**、理论**、现实针对**和工作指导**。

我们聚焦深入宣传阐释人民法院的重要工作理念、重点工作、重大改革措施及成效经验,重要法律的贯彻实施等重大问题,约请周强院长撰写了5篇重要文章;我们还刊发了沈德咏、江必新、李少平、陶凯元、胡云腾等同志的文章。

这些文章,体现权威**、政治**、理论**、现时针对**和工作指导**,具有较强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本刊就法院工作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重要论述,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采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访谈中,周强院长深刻阐述了人民法院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重要思想,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自觉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坚定不移加强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又如,关于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重大方向**、原则**问题,我们刊发了周强院长的文章《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关于司法体制改革,我们刊发了沈德咏常务副院长《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李少平副院长《为什么要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陶凯元副院长《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胡云腾专委《为什么要设立巡回法庭》等文章。关于重要法律的解读和如何贯彻实施,就民事诉讼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我们采访有关院领导,及时刊发了访谈文章。

这些文章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被网站、手机报、两微一端新媒体,《新华文摘》《学习活页文选》转载。

发挥深度报道优势 彰显思想文化特色

光明日报国内政治部记者 靳 昊

2017年,光明日报在人民法院新闻报道方面加强报道力度,可以说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聚焦人民法院工作大局和工作重点,注重深度挖掘,以整版、专题式报道的方式刊发通讯、特写和评论等,多角度展示人民法院工作成效,既上接天线,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指导意义,又下接地气,故事**、可读**较强。

去年以来,我们在跨区划法院改革、法官权益保障、化解执行难、立案登记制改革、智慧司法、破产审判等重大主题方面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反响较好。此外,我们还积极从常规**新闻、从通稿中挖掘新闻线索,在最高法院法律实习生制度、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线4周年等方面做了深入报道。

下面谈一些建议。

希望今后能够加大理论宣传的组织力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审判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讲清讲透,而不是让那些罔顾中国实际、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法学理论大行其道。也希望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媒体、法学专家和法官坐下来深入交流探讨。

基层法院是司法审判的第一线,也是新闻现场的第一线,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到基层去,去挖掘更多鲜活的本土的事迹和经验。

由于各家媒体的特色和关注点不尽相同,我们希望能够加强双方的沟通,实现精准对接。除了跟最高法院新闻局对接外,如何和一些地方法院形成很好地互动,除了我们自己要做好相关工作,也希望最高法院能考虑建立一定的机制,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各家媒体的“私人定制”。

tags: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