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扶贫开发关于印发《全市电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各相关区县(自治县)商务局、扶贫办:
为加快推进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的电商扶贫工程,以电子商务手段助力“精准扶贫”战略,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特制定《全市电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相关区县(自治县)商务局、扶贫办高度重视,结合区县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6年9月7日
全市电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的意见》(渝委发〔2014〕9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5〕19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5〕7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6〕137号)等文件要求,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的电商扶贫工程,以电子商务手段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14+4”个扶贫开发工作区县(含已脱贫摘帽区县)、191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含已脱贫困村,下同)为重点,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按照“思想引导、素质提升,基础配套、体系覆盖,产业牵引、试点示范,党政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抓住“贫困人口思想转换和能力素质提升、贫困乡镇信息基础完善和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贫困区县扶贫产业电商培育和扶贫工作试点示范”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电商扶贫工程。到2017年底,全市贫困地区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地区群众能通过电子商务购买生产生活资料、销售自产产品,农村产品网上销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
二、主要内容
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为依托,把电子商务作为贫困地区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采取以下六项措施大力推进。
一是开展电商企业对口帮扶活动。按照一个企业对口一个镇或村的方式,组织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唯品会、邮政、供销、移动12582、网上村庄、重庆村游网等电商平台与贫困区县进行对接,结成“一对一、一帮一”精准帮扶对子,构建电商精准扶贫体系,形成精准扶贫合力。结对企业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状况,深入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宣传,帮助镇(村)培养电商人才和农特产品触网营销,指导建档贫困户、种养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打造适销对路的网货品牌。
二是开展电商促进就业创业活动。积极推进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千县燎原”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落地,组织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唯品会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面向贫困地区适龄青年定向开展人才招聘活动,支持开设一批爱心扶贫网店、打造贫困县地方特色馆,积极发展电商服务商、产品提供商、网商。
三是开展网货(微货)生产基地打造活动。支持电子商务、农业协会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情况,指导当地贫困户按照电子商务相关要求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鼓励贫困地区种养植专业户、种养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带领建卡贫困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抱团发展。支持农产品龙头电商拓展线上线下业务,到贫困地区开发建设生产基地,对贫困地区的产业进行深度改造。支持各地电商企业,特别是社区电商企业深入到贫困地区,围绕绿色、有机等农特产品,利用电商消费大数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组织贫困镇(村)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农特产品品牌,积极发展农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加工业,鼓励物流企业与贫困地区种养植大户签订合作协议,确保规模农产品能及时运得出,卖得远。
四是开展农特产品促销活动。组织阿里、京东、苏宁、唯品会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针对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开展“聚划算”、“6.18”等多种形式的电商促销活动,联合开展预售定制活动。组织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电商化改造,开展贴牌定制和网上义卖活动,到城市社区推介吸引市民到贫困山区包村包销农产品,开展乡村旅游、“手拉手”结对帮扶贫困户等活动。
五是开展电子商务资源下乡活动。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实现全市有条件建点的贫困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合理设置快递物流下行路线,打通物流“断头路”,力争贫困村村村通快递,降低物流成本。鼓励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积极拓展网购网销、缴费充值、网络订票、家电维修等商务、服务、政务功能,提升和改善贫困地区消费环境。鼓励本地电商企业借用互联网充分盘活农村与城市间的信息与资源,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网络众筹,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对接一批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给予网络信贷支持等。
六是开展电商扶贫带头人培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区县电子商务协会的作用,在协会的指导下,由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制定培训规划和方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建成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充分利用市级资源,对1919个贫困村集中免费培训一名电商扶贫带头人,到贫困地区免费开展电子商务和创业创新知识培训,并给予一定电商就业创业资金扶持,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匮乏问题。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引领示范效应,鼓励带动一片。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电商扶贫工作实行“市上指导、县负总责、乡村落实”的工作体制。总体工作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开展,由市商委、扶贫办负责工作指导和推进。各区(县)扶贫领导小组对电商扶贫负总责,具体负责本区(县)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各乡(镇)和贫困村为具体实施单位,要整合乡(镇)电商办和扶贫工作站力量,抓好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围绕做好电商扶贫工作,落实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区县扶贫部门负责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需求清单,以及综合协调、进度通报、监督检查、年度考核等工作;区县商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做好规划的制定、电商大平台引进、本土平台培育、网货促销、物流配送、人才培训、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市上重点抓好示范性培训,以区(县)为主体,做好电商扶贫的系统培训和专项培训。把电商扶贫培训纳入“两后生”培训范围,列入年度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专家理论讲解与店主现身说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务求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要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示范开展,区(县)为主体,加强对网店经营者的专业培训,重点对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服、运营推广、产品拍照美化及店铺管理维护工具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帮助掌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一般流程,并能独立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训一名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电商扶贫的宣传力度,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进行跟踪式专项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灵活运用微博话题、微信栏目,对电商扶贫工作持续开展宣传报道。依托双联行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群众在电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电商扶贫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电商扶贫的浓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