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377号建议的答复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冯月菊等9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出台激励政策,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
政策是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挥棒”。“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又上新台阶。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规模经营比重明显上升,传统农业政策边际效益逐步递减。针对这些新问题,财政部、农业部着力加强政策创新,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一是逐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体系,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力量,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完善了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经营管理。同时加强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开展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创建合作社示范社,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品牌化经营。目前,全国家庭农场总计达到87.7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160万个,农业产业化企业超过12万家。二是推进农产品价格政策改革,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导航灯”作用。分品分类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保持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确保口粮安全;2014年开展了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推动价补分离;2015年将油菜籽临储收购交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引导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2016年推进玉米价格政策“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改革,在东北优势产区建立种植户收入补贴制度。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积极主动谋划,创新完善政策,逐步健全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金融、保险、用地、价格、人才等政策,进一步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生态不断改善。
二、关于加大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财政投入力度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生产力的调整,也关乎生产关系的改革,离不开政府资金的扶持和引导。近年来,财政部、农业部重点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投入。一是在增量上,中央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逐年稳步增长。2011-2015年,中央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五年合计安排31809亿元(2011-2014年为决算数,2015年为预算数),年均增长率达到17%,远高于中央财政支出年均11%的增长率。二是在存量上,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在2015年农业补贴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我部联合财政部在全国范围推进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补合一”政策,财政部明确了县级整合扶贫资金的相关要求,许多省市开展了农田建设相关资金整合工作。三是在撬动社会资本上,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组建运行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安排200多亿元为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提供担保支持。已有15个省份成立省级农业担保公司,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四是在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上,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效益。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大力培育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地方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有效途径。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继续保证财政支农力度不减、总量有增加、结构有优化,加大对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重点向适度规模经营、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倾斜。进一步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发展和建设。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要求,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
三、关于加强科技引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科技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驱动力”,农业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重点在品种、农机装备和加工技术等方面下功夫。一是提升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建设甘肃、海南、四川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完善了农业重点试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对多抗广适新品种开展联合攻关、集成和示范推广等工作。“十二五”期间”共审定省级以上品种1000多个,当前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超级稻、大恒肉鸡、中国对虾“黄海系列”等一批优质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新品种加快转化运用。二是强化产地环境修复和保护。良好的产地环境是推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前提。我部制定了《农产品产地禁止生产区划分技术指南》和《农产品产地安全质量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启动全国16.23亿亩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治理修复,积极遏制农业资源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三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破解了一批农机化发展难题,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增速明显,棉油糖等大宗经济作物及牧草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四是着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依托“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组织科研单位开展柑橘智能化贮藏控制等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推广初加工、精深加工等实用技术。开展区域性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推介等活动,搭建农产品企业交流平台。目前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
下一步,我部将聚焦现代种业、产地环境、现代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着力打造政研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示范带动产地环境改善;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权益成果分配制度;建设一批农业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集成试验与示范基地和国家科学实验站,推进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应用衔接,培育形成一批功能性、专业性、高品质农作物品种,突破农机全程机械化关键零件和薄弱环节。
感谢你们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部的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部
2016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