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麒麟区东山镇卑舍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整齐划一的安居房映入眼帘,宽阔硬化的道路通到了每家每户。“以前我家住的是土基房,一家6口人挤在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里,村内道路随处可见成堆的猪粪、牛粪,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如今搬到这里,水电路通到了家门口,家中有3人在附近打工,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谈起搬迁带来的变化,村民钱绒高兴地说。卑舍安置点共涉及搬迁户11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随迁户48户

法律法规网 佚名
法律法规网 农业部  法律法规网 2019-10-12 14:17:11  评论()

文件名称:走进麒麟区东山镇卑舍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整齐划一的安居房映入眼帘,宽阔硬化的道路通到了每家每户。“以前我家住的是土基房,一家6口人挤在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里,村内道路随处可见成堆的猪粪、牛粪,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如今搬到这里,水电路通到了家门口,家中有3人在附近打工,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谈起搬迁带来的变化,村民钱绒高兴地说。卑舍安置点共涉及搬迁户11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随迁户48户。如今村民们搬出了大山,也搬进了幸福的新生活。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卑舍村积极协调附近煤场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走进麒麟区东山镇卑舍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整齐划一的安居房映入眼帘,宽阔硬化的道路通到了每家每户。

“以前我家住的是土基房,一家6口人挤在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里,村内道路随处可见成堆的猪粪、牛粪,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如今搬到这里,水电路通到了家门口,家中有3人在附近打工,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谈起搬迁带来的变化,村民钱绒高兴地说。卑舍安置点共涉及搬迁户11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随迁户48户。如今村民们搬出了大山,也搬进了幸福的新生活。

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卑舍村积极协调附近煤场提供就业岗位,根据工种每月可获得4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工资;在搬迁点建设厂房吸引家具制造厂、电商服务站等入驻,筹建“山里货”加工厂等,在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卑舍村只是麒麟区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通过精准识别,麒麟区共涉及易地扶贫搬迁人口618人,安置于东山镇卑舍、高家村两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如今,全区166户618人已全部搬迁入住。同时,累计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660户、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695户,实现了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

住房得到保障的同时,麒麟区通过产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近日,虽已不是草莓采收的旺季,但在东山镇撒马依村委会的草莓产业园内,每天仍有400余人在这里忙进忙出,将草莓、树莓等进行采摘、分拣、装箱并及时发往北京、上海等地。“除了大年三十,我们基本天天都在发货,大多时候都是供不应求的。目前,我们基地的年产量达3500吨,年产值约4000万元。”基地负责人赵国庆说。

东山镇把草莓“引进来”发展,结合“三联三争”,形成了“支部+龙头+合作社+贫困户”的机制,推动撒马依村111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实现贫困户全联结。通过土地流转,农户按每亩每年1200元领取地租,实现稳定的租金收入;村委会按每亩每年200元收取管理费,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优先安排贫困户到园区内务工,实现稳定的“薪金”收入。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在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麒麟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形成了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合力攻坚为重点的产业扶贫之路,扶持发展三叶(菜叶、烟叶、桑叶)、三花(荷花、灯盏花、玫瑰花)、三果(蓝莓、草莓、葡萄)等九大特色产业,通过实施8种帮扶模式和4种补助方式,实现全区3553户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走出了一条产业稳定、精准脱贫、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麒麟区扶贫办主任何吉春介绍。

本报记者张明磊张雯

附件: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