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夺 开展无时限学习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综合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20-04-29 05:31:45  评论(/)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各类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经常威胁着人类,达摩克利斯之剑永远高悬头顶,人类社会各个组织系统都在寻找有效的抗风险途径,教育也是如此。公共危机事件常常将常规的学校生态打破,急需要寻找到一条学校教育的突围之路,推动学校转型发展,重建学校教育的新生态,以更好地应对未来世界发生的变化。

(图1)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外景

一、打开校园边界,建设无围墙学校

传统学校教育中校园、教室、教材、教师、实验室、图书馆等是学校发挥作用的必备要素,构成了教育教学的物理空间,形成了实体学校的教育生态。但实体学校具有较大的时空局限性,教与学发生在上课期间以及学校围墙内。放学后、节假日等学生不在校的时间学校教育会被弱化,这些时间会占到全年2/3强。同时,公共危机事件导致的停课及学生因个体原因停学,也不断冲击着实体学校的堤坝。当没有了校园,没有了教室,没有了教材,没有了教师,常规的学校教育生态就被打破,学校的教育功能便失去了作用。如何打破实体学校的时空局限,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边界,重构学校的教育生态,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技术的整体性突破,使生产生活的很多领域正在突破实体形态的束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人说现在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汽车服务企业不再是传统的老牌汽车企业了,而是UBER、DD,但这些企业却没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全球销量最大的零售服务企业不再是传统的家乐福、沃尔玛等其他传统商店,而是亚马逊、淘宝、京东,但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商店。中国成长最快的餐饮企业是美团、饿了吗,但他们没有一个自己的餐厅和厨师。中国最大的通讯服务产品是微信、QQ,但他们却没有一个邮局。中国成长最快的金融服务项目是微信和支付宝,但却没有一个营业厅或者是柜员机。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正在启动一个个风口,对社会各行业带来冲击,学校置身于一场大变革的前夜。

在这个时代变迁的历史背景中,教育显然要沉寂的多。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过去了几千年,学校教育的形态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封闭化的学校教育、标准化课程体系、学科化的课程形态、讲授型课堂教学方式仍占主流,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问比尔・盖茨: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个问题震撼了整个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找着破解“乔布斯之问”的方法。今年是美国教育家杜威访华100周年,杜威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学校教育必须转型,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学校能够利用云、网、端一体化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摆脱对校园、场地、教室等方面的依赖,冲破教育的时空限制,突破校园围墙对教育的阻隔,将实体学校的手臂不断延伸,教育功效不断放大。这次新冠肺炎期间全国范围的在线教学,是学校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不仅有效防止了特殊情况的传播,也是一次全国最大规模的教育信息化的实战演练,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形式形成了巨大冲击,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和重构学校教育新生态具有革命性意义。尽管很多地区、很多学校在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育技术等方面还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尽管很多人还不适应,甚至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来不及进行充分动员,全国几百万教师被迫从线下转到线上,几千万学生加入“在家上课”计划,通过腾讯课堂、钉钉直播及自建网校在线教学平台上课,线上教学成为替代传统学校线下教学的一种常态化教学模式。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大规模、高效率地培训,教师信息化水平获得了大面积提升。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个历史契机,利用互联网技术,打开学校边界,建设无围墙学校,聚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满足成长需求,引领教育发展。

(图2)2020年2月17日,明德学子在家参与小初网上开学典礼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是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和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合作举办的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近年来,积极引入腾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及丰富的教育资源,推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深度融合。学校成立了互联网创新中心,由腾讯工程师和明德骨干教师组成联合项目组,合力研发攻关,系统改造升级现有管理及教学系统,提升学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学校建成了虚拟学校“海豚学院”,建成2个专业在线课程直播室及4个声学静音录课室,组织老师们录制微课,微课资源覆盖1-12年级各主要学科。这些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也使得这次学校在线教学能够从容应对。学校还针对教学六个关键环节,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环节进行系统设计,加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全面提升教学效能。建设了移动办公平台、智能物联教室、智能访客系统、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推动学校管理从人工化管理向智能化管理转型。

当前,从世界范围和时代发展大势来看,互联网技术正以一种不可逆转之势来到我们身边。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用互联网技术撬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学校转型发展,构建一个实体学校与虚拟学校互为补充的学校教育的新生态。

(图3)明德两间专业课程直播室于2020年1月建设完成

二、打开课堂边界,开展无时限学习

常规状态下的实体学校是以师生面对面教学为主要形式,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情感性、交互性、实践性,对学生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具有线上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种面对面的线下教学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其时空局限性比较大,不仅受上课时间限制,而且受教学场地限制,听课人数有较大的局限性。这些缺点正好可以由线上教学来解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开放化。线上教学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跨时空传送,将课堂由教室和实验室延伸到互联网覆盖的任何场所,学习更方便,自由度更高,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时空。

二是自主化。线上教学具有可重复的优势,教学内容可随时播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快进、后退,重听或重学,解决了线下教学不可重复的缺点。同时,线上教学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优势,答疑辅导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实现师生实时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更具个性化及自主化。

三是效能化。线上教学由于不受时空限制,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向更大范围辐射,听课人数被大大突破,使教学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方便了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地区的学生,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校近期延期开学期间,将海豚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上的2千多节微课免费向全国开放,课程总访问量达到10万多人次,这是实体学校不可想象的。

四是安全化。线上教学避免了教学中的人员接触和聚集,确保了校园安全,有利于遏制疾病传播,成为学校的有效应对之策,既防止了特殊情况传播,又确保了停课不停学,使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

(图4)明德虚拟学校“海豚学院”移动端界面

由此看来,线上教学是一种现代教育方式,有许多优点为线下教育所不及。但也存在许多先天的不足,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首先,线上教学中教与学产生时空分离和场域割裂,学生远离校园,远离老师,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大降低,相互的思想沟通和疏导不足,缺乏学习过程必要的思想交锋和碰撞,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足,学生无法零距离地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无法获得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校园集体学习生活的相互影响。

同时,线上教学发生在虚拟的学习空间里,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如时间管理能力、健康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抗干扰能力等有更高的要求,这些方面对学生成长很重要,但却是当前教育的薄弱点。长期以来,学生过度依赖学校、老师及家长的教育和监督,教师和家长较为强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学习从线下转场线上,由于缺少老师的现场指导和约束,学校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硬约束降低了,对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影响会比较大。个别学生会沉溺于网络,利用电脑、手机打游戏、上网、浏览不良信息等,容易造成行为偏差,有的因忽视了现实生活的交往和朋友间真切的情感交流,易产生孤独感,会造成心理和人格障碍。另外,长时间在线上学习也会严重影响学生视力,这些情况应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图5)明德课堂

对比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可以说,两种模式是各有优劣。线上学习不可能取代线下教学,线下教学也不应排斥线上教学,就如同主食与副食、电视和电影一样。我们应从未来教育的高度,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一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让教学在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中协同发挥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线下和线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律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共和国所需要的公民,必先是能够自治的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积极倡导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学校文化,推动他律教育与自律教育融合,让学生成为思想自由,行为自律,人格自强的一代新人。

三、打开学科边界,开发无边界课程。

世界是充满联系的,但学校中常规的学科教学却常常是彼此孤立的。我们现在的课程体系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是以知识传播为主要目的,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格局相当稳定,人们更在乎目标而忽视过程,更注重任务而忽视生活,教育被极度功利化,教育的工具理性被放大,价值理性被淡化,学科之间存在着坚固的壁垒,学科脱离生活的现象非常严重,德智体美劳彼此独立并相互割裂,这些东西不变,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是无法登场的。学校不能把教育当作孤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不应把学生关在学校里过精致的学校生活,不能使学科之间、五育之间彼此孤立和相互隔绝,必须从自身与外界的连接中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突破教育的时空限制,将教育的边界打开,实现社会化资源协同,开发无边界课程,重建学校教育新生态。

一是将学科与生活融合。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生活展开,生活是教育的灵魂。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所谓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无非是在日常生活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寻找平衡点。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这些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应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将学科与社会生活打通,既关照学科的独立价值,也要关照学科与家庭、社会、自然的融通,把真实的世界和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真实问题为支点,向社会要资源,向生活要资源,将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变为世界是学生的全部教材。要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世界即校园的理念,建设无围墙学校,突破围墙对教育的阻隔,打开教室的窗户,让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关注外面的世界,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把企业、家庭,社会、网络作为学校,把世界作为教科书,把公共危机事件作为学习内容,把灾难和危机作为必修的人生大课,从中读懂世界,读懂社会,读懂自然,让教育内容关照生活,让教育方法贴近生活,让教育活动成为生活,实现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统一。

(图6)明德学生到腾讯上编程课

二是将学科与学科融合。传统的分科教学,是按学科框架设计和实施的,但认知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没有哪一项认知活动是单靠一门学科知识就能完成的,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参与。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今天很多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许多知识可能在学生毕业时就会被淘汰或更新,传统学科教学中纯知识性的学习及以学科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正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分科教学虽具有其专业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在当前以学生综合素养为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是不足。学科融合有助于打破原有的学科限制,培养文理兼通、身心健全、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大格局和大视野。学校是知识传播与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跨学科、超学科的学科思想,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和界限,聚合各类课程资源和课程要素,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要以有效探究问题为出发点,以有效解决问题为目的,以多学科渗透和相互支撑的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特色主题活动为牵引,模糊学科界限,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

(图7)中国首场Scratch Day在明德顺利举办

三是将学科与五育融合。有人说: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美育不好是廉价品,劳动教育不好是赝品。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确实存在着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五育失衡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五育融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德为育之首,智为育之干,体为育之骨,美为育之翼,劳为育之基。要建立健全以立德树人为统领的德育课程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要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将艺术课程和艺术课外活动作为实施学生美育的重要载体,在开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开设丰富的艺术校本课程和艺术社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要将劳动观念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之中,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开发技能类和科技类课程,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培育劳动观念,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打破五育的边界壁垒,打通内在联系,让五育的理想和目标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这样才最有生命力,也才最为持久。

(图8)明德小学新生入学开笔礼

(图9)明德学子到美国游学

(图10)明德体育狂欢节

(图11)明德草地音乐节

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着一个重建教育新生态的良好契机,我们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打开教育边界,重构学习生态。要加快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颠覆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模式,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促进实体学校与虚拟学校相互交融,促进线上线下学习相互补充,积极探索无围墙学校、无时限学习、无边界课程、无校籍老师、无学籍学生的学校教育新样态,推动学校教育结构性的突破,加快传统学校向未来学校转型。

tags: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