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常阳患者”的传染性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在武汉,医生仍然采取谨慎的措施,对这些病人给予隔离观察。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版的诊疗方案,出院标准必须是连续两次核酸阴性。“如果核酸阳性,那么哪怕其他的情况再好,都得留院继续观察。”北京大学第一医学院副院长李海潮教授表示。
“二次感染”和“慢性”风险
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承认,这种隔离措施可能有“过度”的嫌疑,尤其是对于那些检测结果显示不具有传染性的患者,但出于对公共安全负责的态度,对这些病人进行隔离的措施仍然有必要。
中南医院副院长赵剡表示,在他所在的医院,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病人仍然被要求继续在医院隔离观察。“这是出于对潜在风险的考虑。”赵剡说道。但他不认为已经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的患者,会再次被感染。
中南医院院长袁玉峰表示,一些患者体内表达了高水平的抗体,但核酸检测也仍然显示阳性,这表明有抗体并不意味着未被病毒感染。
世卫组织也在4月25日重申,尚无证据表明产生了新冠抗体便可使人免受“二次感染”。该组织表示,如果适应性免疫应答足够强,则可以阻止病情发展为重症,或防止同一病毒的“二次感染”。但迄今大多数研究表明,一些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水平非常低。由此推断,细胞免疫可能对病人的康复也至关重要。
对于“常阳患者”是如何产生的,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苑晓冬教授表示:“当免疫反应激烈,一方面可以很快杀死病毒,但也会对自身细胞产生伤害。在临床上,一些重症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反而较短,轻症患者由于免疫反应不激烈,转阴时间会更长,可能是人体免疫与病毒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关系。”
李海潮教授认为,对于产生抗体并且康复的病人而言,他们再被感染的几率几乎不存在。“根据现在流行病监测到的病毒变异,病毒抗原性的变化不是很大,所以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是有保护性的,基本没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李海潮说道。
李海潮教授表示,定期监测排毒量可能会对这些“常阳患者”的传染性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如果仍然继续排毒,那么可能要对这部分的患者制定特殊的公共卫生政策。
不过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医师卢洪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冠病毒不太可能像乙肝病毒或者艾滋病毒那样被人类长期携带,对于新冠的“常阳患者”不建议进行长期的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