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元如何第一时间直达市县?国家正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压实地方的主体责任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北晚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20-06-12 16:12:42  评论(/)

“省级细化”就是省级要按照直达基层的要求提出分配方案,省级本身不能留,全部提出分配到市县的方案,细化分配。

第四块是新增地方财政的赤字。此前提到的9500亿和500亿,总共1万亿,当中有500亿的地方财政赤字,也就是地方的一般债务500亿。这个由市县基层地方政府按照一般债务的有关规定安排使用,但是重点也是要用在落实“六保”任务的方面。

6月12日,国新办举行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有关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有记者提问,如何做到资金直达?许宏才介绍,这种特殊的转移支付的机制是在保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不变、地方保障主体责任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原则,完善相关资金分配程序,压实地方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行特殊转移支付的资金总共有四块:

“备案同意”,就是省级财政要将分配到基层或者直达基层的方案报财政部备案同意,我们会看细化分配的具体情况。备案同意并不是管甲县多还是乙县多,不是干预具体的分配,而是看是不是具体落实了当“过路财神”的要求,省级有没有截留,是不是全部分到了基层市县。

“中央切块”就是中央按照有关的因素分配到省,就是刚才讲的2万亿当中的资金,根据不同的分类,用相关的因素直接分配到省,算一算帐,切块给省里面。

“快速直达”,就是备案同意后,限时让省级部门将资金下达基层,尽早发挥资金的作用。

第二块是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抗疫特别国债这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有一定的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的相关支出,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贴息、减免租金补贴等。各地可以在分配的额度内按照一定的比例预留机动资金,解决基层特殊困难的急需资金需求。

第三块是列入正常转移支付的相关资金。这块主要是突出支持减税降费,用于弥补地方减税降费后形成的新增财力的缺口。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会上介绍,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是为了落实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要求。

第一块是特殊转移支付的资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方面。重点还可以用于解决当前基层面临的疫情防控、基本民生保障等困难。

许宏才介绍,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主要内容:

三是实施台账监控。建立直达资金台账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全链条监控,确保资金下达和资金监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

一是明确资金范围。主要是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元相关资金。

二是细化分配流程。根据正常转移支付、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特点,分门别类地细化制定资金直达流程。

五是加强监督问责。财政、审计、人行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直达资金的监督力度,确保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四是压实地方责任。省级财政部门要当好“过路财神”,及时将资金全部下达到市县,也要将更多的自有财力下沉基层,不做“甩手掌柜”。市县财政部门要科学安排财政支出,强化公共财政属性,以民生为要,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tags: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