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有关情况

法律法规网 佚名
法律法规网 上海市政府网  法律法规网 2017-04-25 14:37:36  评论()

文件名称:[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有关情况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4月25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文广影视局副局长贝兆健介绍了上海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有关情况;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介绍了上海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提升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水平有关情况。

(一)

过去5年,上海的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和基础网络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已基本形成涵盖市、区、街道、村居的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剧场方面,全市共有剧场135个,近5年新建、改建的专业剧场有近20个,包括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等,还有上海大戏院等一批老剧场完成改造提升。图书馆方面,全市共有图书馆238个,每10万市民拥有1.2家图书馆,人均藏书3.27册,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每年图书外借服务7000余万册次,流通服务人次达3400万余人次,都比“十二五”初期有大幅增长。博物馆方面,全市博物馆共有125家,其中免费开放96家,每20万市民拥有1座博物馆。全年共举办展览超过400个,年观众接待量超过2100万人次。美术馆方面,全市共有美术馆76家,近5年新建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等公立美术馆,并涌现出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近30家民办美术馆。每年举办近500场展览,接待观众人次超过500万。电影院方面,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市共有电影院275家、1562块银幕、座位数超过22.6万个,比“十二五”初期有了大幅增长。电影市场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影院共放映电影超过250万场,有超过7300万市民走进影院观影,放映场次、观影人次在全国单列市中位列第一,总票房30.37亿元。广播电视基础网络方面,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用户数已达691.2万户,比“十一五”末的210万户增加近230%,全市整体转换率达到95%;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覆盖用户数从“十一五”末的50万增至712万户。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全市规划建设和在建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共30个,总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即将于今年建成开放的有世博会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即将于5月1日正式开放。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指导性文件,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2012年,市人大通过《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这是全国首部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地方性法规。2015年,市委、市政府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和“上海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6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在全市已经建成并运行的216家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里,有超过90%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委托企业、社会组织、群众文艺团队等各类主体参与运行管理。从2013年起,连续开展两轮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培训,总计13747人次参训,有效提升了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形成公共文化三级配送体系,并正在向四级延伸。其中,市级配送注重优化内容结构,强化示范性、引领性、指导性;区级配送注重集聚本区域各类文化资源、提倡多样化和普惠性;街镇配送注重满足市民百姓的自我教育、自我娱乐、自我服务,并向居村委延伸。

四是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取得突破。2016年3月,“文化上海云”APP正式上线,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区域全覆盖的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全市400余家各级各类文化机构的信息进行了全面整合。至今短短一年多的时间,APP的注册用户已突破100万,每月发布活动超过10000场。

五是创新机制和模式,创办市民文化节。2013年创办了上海市民文化节,至今已累计开展活动近25万项,服务市民超过1亿人次。市民文化节的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拓展服务的平台效应持续发酵。

二、落实“放管服”,促进文化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截至2016年底,全市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8469家,文化市场规模约652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近40%和63%,文化市场继续保持快速有序发展。

过去5年,上海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取消和下放近1/3行政审批事项。2015年作为全市第一批发布单位,率先公开发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简政放权的同时,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上海文化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文化市场方面。制订《上海市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统一了全市文化市场监管标准。会同市文化执法总队共同出台《上海市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启动试行黑名单信用监管。此外,还建立了一支延伸到各街镇的三级联动巡查员队伍,配合各街镇的网格化管理,有效强化了文化市场的问题发现机制。文物市场方面。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公益性民间文物鉴定咨询,推荐上海文物商店等三家单位向社会开展免费的鉴定咨询服务,受到广泛欢迎。

三、重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302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2.1%,比“十一五”期间占比5.5%左右有了大幅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上海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电影、艺术品交易、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产业发展迅速。

影视产业。2014年10月,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教委等9部委联合制订《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扶持资金。在良好的政策激励以及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等重要产业平台的聚集下,过去5年,上海影视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上海电影备案、完片数量大幅增长,市场票房、观影人次、场次等增幅明显。一大批重点电影企业,特别是一批新兴互联网企业都把影业公司注册在上海。上海制作完成的电视剧产量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3。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开学,围绕学院规划和建设的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实现了由电影学院发展带动世界一流的影视园区、高端电影后期制作基地的建设。2014年成立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每年为超过150个影视机构、剧组提供协调咨询服务。

网络游戏产业。上海文化产业抓住自贸区建设机遇,全面推进相关领域开放,目前已经开放的包括:外商独资演出经纪、娱乐场所、游戏游艺设备生产销售等3个方面。以游戏游艺产业为例,自贸区的开放政策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潜力。2015年,上海游戏企业——东方明珠新媒体首次实现中国原创3A游戏全球同步发售,并同时打通Xbox、PS双平台运营。随着越来越多国内本土企业、优秀原创游戏的诞生,上海将有望成为国内家庭游戏产业高地,自贸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助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效应将日益显现。

四、文物保护及博物馆工作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截至2016年底,上海共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4422处,另有多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过去5年,上海逐步建立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三级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项目55项、传承人94名,市级项目220项、传承人647名,通过抢救性记录等方式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数字化档案。

过去5年,上海的文物保护及博物馆工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市政府于2014年公布了新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于2014年10月起正式施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16年5月起施行;刚刚召开了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市政府将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5年,全市共计完成了百余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一大会址基本陈列改建工程完工,一批重要革命史迹进行修缮或扩建。青龙镇遗址以及长江口水下考古取得重大发现,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新的实证材料。每年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和历史文化名城日等,策划举办文博、非遗主题宣传活动。上海大世界作为非遗展示传承中心,于2017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

五、举办系列重大文化活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

过去5年,上海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2016年创办上海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并恢复举办了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每年举办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到今年,电影节已经举办至第20届,电视节已举办至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要国际性文化活动。此外,还有各区、各类社会主体定期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比如夏季音乐节(MISA)、静安爵士音乐节等等。这些活动和赛事都对上海树立正面的国际形象具有巨大价值。

从2013年起,连续实施两轮“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三年行动计划”。比如,每年开行“地铁文化主题列车”,开设“地铁音乐角”;浦东机场建设了全国首个机场博物馆、艺术馆;全市30个重点商圈于今年启动了“上海艺术商圈”,把文化内容与实体商业紧密结合。

去年经过激烈的竞争申办,上海将于2019年举办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届时来自全国的优秀顶尖剧目、展览等都将汇聚上海。

(二)

一、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文化氛围

上海始终把阅读文化活动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让阅读走近市民群众生活,让有价值的思想融入到阅读活动,引导市民群众在参与阅读活动中陶冶性情、增强获得感,使阅读活动成为传播主流价值、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推出精品力作,提供优质阅读内容。实施重点出版工程,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持续推出更多阅读精品,为阅读活动开展提供内容支持。加强对阅读活动的引导。针对不同读者人群推出“解放书单”、“思南书单”等多个书单,开展荐书,引导阅读,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发动新闻出版行业单位和社会力量,持续开展书香“进社区、进校园、进楼宇、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系列活动,使全民阅读活动覆盖面不断拓展。每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全市范围内开展的重点阅读文化活动达120余项,覆盖市民群众近20万人次。各区发挥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等资源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举办讲座、论坛、读书分享会、征文、演讲、诵读等主题阅读活动,让书香进入社区,惠及更多市民群众。

运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创设“书香上海”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联合上海发布、上海静安、上海人民出版社等68个微信公众号,建立“上海阅读文化推广新媒体联盟”,推介精品图书和特色阅读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交流,覆盖粉丝数量超过200万以上。

二、打造阅读文化服务平台,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集中各方优势资源,突出阅读推广服务功能,精心打造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平台,为阅读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上海书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全民阅读示范平台。上海书展坚持品质办展、价值为上,把阅读活动和图书作为并列“主角”,每年书展集中展销图书约15万种,全国500余家出版单位汇聚上海,一大批新书好书在上海书展首发并畅销。上海书展的阅读推广功能更加凸显,展会期间举办的阅读文化活动近900场,其中,由国内外名人名家现场参与的高品质阅读活动在500场以上。上海国际童书展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每年有6万余种中外童书新品,1000余位国内外童书作家、插画家和出版专业人士,100余场阅读推广和专业交流活动亮相展会。

推进全民阅读常态化。由解放日报社与新闻出版局共同推出的“解放书单”已连续推出9期。创设“思南读书会”、“望道讲读会”、“知本读书会”等一批常态化阅读示范项目。思南读书会创设至今已连续举办阅读活动174场,国内外430多位文学名家和知名学者在现场举办文学对谈、读者见面会等互动交流活动,吸引17000余名文学爱好者参与,被媒体誉为“申城阅读文化活动的新地标”。

三、引导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形成良好阅读文化环境

2012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全国率先出台扶持实书店发展配套政策,开启了推动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上海对实体书店的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优化发行网点布局,实施新一轮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支持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得益于政策引导、专项资金扶持和全社会关注支持,上海实体书店发展显现出回暖态势,大众书局、西西弗、言几又、方所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书店来沪开设多家新店。

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当天,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制定的《上海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推出新一轮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构建全民阅读推进机制,培育阅读文化共同体

把全民阅读作为政府部门重要责任,通过政策引导、专项资金支持等举措,聚集全社会阅读资源、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市区联动,多方参与、常态长效的全民阅读推进格局。

三年以来,用于支持全民阅读活动的各类专项资金约7500万元。市区联动更加深化,在全市范围内配送优质阅读资源,支持各区提升阅读活动的品质与影响。每年上海书展期间,主办方与16个区联手举办“书香上海悦读季”系列活动,把高品质阅读活动引向各个区域。作为上海书展分会场,各区组织开展的阅读文化活动近200场,参与的市民群众约30万人次。多方参与成为常态,市新闻出版局与市教委共同推进文教结合,开展“书香进校园”系列活动,与市科协合作举办“上海科协大讲坛”院士科普系列讲座,与市社联共同举办“望道讲读会”学术讲座,使阅读品牌活动更加丰富并实现常态化。

上海全民阅读立法进程加快推进。目前,《上海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今年将申报市人大正式立法项目。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