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322号(农业水利类311号)提案答复摘要

法律法规网 佚名
法律法规网 农业部  法律法规网 2016-08-26 16:00:07  评论()

文件名称: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322号(农业水利类311号)提案答复摘要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一、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总体情况

2010年至今,农业部围绕学科、区域、产业三个维度,构建了水稻、麦类、大豆、棉花等以品种创新为主线的11个“纵向学科”,农业基因组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等以共性技术创新为主线的19个“横向学科”,形成了以33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224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269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延伸的“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实现了从“一个一个建”到“一群一群建”的重大转变。按学科群布局建设农业重点实验室,覆盖了主要农业学科领域和优势单位,涵盖了所有农业产区,涉及了主要优势农产品产业,突破了部门、单位、学科界限以及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了全国性、区域性农业科技资源优化整合,促进了基地、人才、项目衔接配套,形成了布局合理、纵横交错、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网络,为推进协同创新、合力解决农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十三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着力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的发展定位,在组织农业科技创新、凝聚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面对“十三五”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明显进展等新需求,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突出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等领域,以及大豆、奶牛、肉牛、肉羊等产业发展要求。

一是稳定支持水稻等学科群。巩固和加强“十二五”已布局的学科群建设,继续支持水稻、麦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油料等以品种创新为主线的纵向学科群,以及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植物营养与肥料、耕地保育、作物高效用水等以共性技术创新为主线的横向学科群。

二是优化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学科群。进一步优化“十二五”已有学科群的布局和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基因组学、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兽用药物与兽生物医技术等学科群。

三是新增产地环境污染防控等学科群。以解决制约农业资源环境、草牧业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新增产地环境污染防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农业功能拓展、草牧业创新、非耕地资源农业利用、远洋与极地渔业、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等学科群。

三、关于马铃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考虑

目前,根据马铃薯的产业需求和行业特点,已设立了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其中,建设命名了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薯类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4个重点实验室,并在湖北、山东、云南、福建、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建设命名了7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下一步,我们将在科技资源配置、条件能力保障、运行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加强对本学科群及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农 业 部

2016年8月23日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