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179号建议答复摘要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1.关于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和耕地轮作休耕试点
为大力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控制,我部启动了2020年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印发了到2020年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重点推进措施是抓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围绕重点作物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2016年国家启动实施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探索建立耕地轮作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集成推广种地养地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模式,探索形成耕地轮作休耕与调节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余缺的互动关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2.关于加快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我部积极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已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相继编制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并获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时,起草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了“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发展规划。今年6月21日,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下一步,将抓紧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启动统一试点。
3、关于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等
一是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农业部会同卫生计生委制定农药残留标准4140项,并配套制定了相应的检测、评价方法标准。2015年,制定兽药残留限量标准1548项,并配套制定了相应的检测、评价方法标准。“十三五”期间,计划每年新制定100项,此外还编制了《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工作方案(2015—2020年)》,目标是5年后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其配套检测方法标准达到10000项以上。二是深化风险评估。近年来,我部组建了100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145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围绕“菜篮子”和“米袋子”农产品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开展了大范围的风险评估工作,目前已基本摸清风险隐患大的重点产品、重点参数和重点环节。下一步将加强和各地农业部门的衔接,深化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三是强化例行监测。我部初步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和农产品产区,对重点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开展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和监督抽查的一整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各省(区、市)农业部门也建立了本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2015年,我部共监测全国31个省(区、市)152个大中城市5大类产品117个品种94项指标,抽检样品43998个,总体合格率为97.1%,今年上半年,总体合格率达到97.2%以上。四是实行常态化监管。重点是把专项整治和日常执法监管结合。在专项整治上,种植业主要重点解决克百威、氧乐果等限用农药超标问题;畜牧业主要实施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瘦肉精”、生鲜乳整治;渔业重点解决鳜鱼、大菱鲆和乌鳢非法使用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的问题。农资打假重点关注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加大对地下“黑窝点”的清查治理。在日常执法监管上,加大日常巡查检查、监督抽查和执法力度,加强与行刑衔接,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下一步,我部将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继续深化农产品风险评估监测工作。
4、关于加快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加强部门衔接配合
我部正在按要求积极推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药、畜禽屠宰、转基因等配套法规,力争将有效管用的办法上升为法律制度。修订总体思路是贯彻“四个最严”,重点解决职能调整、制度创设、责任落实、从严惩处等方面问题,做到与《食品安全法》两法并行、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为加强部门衔接,2014年底农业部会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农业部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签订了全程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协议,切实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衔接和配合,现已形成分工协作的监管工作机制。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农业部
2016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