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142号(农业水利类283号)提案答复摘要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近年来,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及湖南省委省政府针对洞庭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开展了多项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推动。我部会同环保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印发了《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总体思路,成立了农业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工作组,建立了长效工作推进机制。湖南省编制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全面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会同地方农业部门在湖南省建立农田氮磷流失、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排放监测点组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典型调查与定位监测,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动态变化监控和预警水平。三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重点县(场、单位)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全国机械深施化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肥种植等。深入实施绿色防控,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建设。四是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动出台《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会同环境保护部制定了《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印发了《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推动禁养区划定和生猪养殖合理布局。湖南省将洞庭湖及主要内湖沿岸、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与一级支流两岸500米以内划定为禁养区,2016年底前将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启动实施畜禽粪污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积极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开展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技术示范;制定了《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工作方案》,在湖北、湖南的岳阳县、津市、赫山区、松滋市开展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五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示范建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洞庭湖等典型流域开展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地表径流污水净化利用等建设;与国家农发办联合实施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洞庭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一是继续加强监测,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开展流域尺度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尽快健全洞庭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站网,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预警的常态化和规范化。二是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广科学施肥,鼓励引导农民推进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积造农家肥、增施有机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精准施药,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和现代施药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着力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推行畜禽清洁养殖和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继续做好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有关工作。四是加大投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建设。加强政策研究和资金支持力度,在洞庭湖、巢湖、太湖、洱海和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建设,集成配套单项治理技术,总结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产品,积极探索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