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575号(工交邮电类203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陈江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放公共号码黄页,从接听环节预防诈骗骚扰电话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公害,必须坚决依法严惩。作为信息通信行业主管部门,我部高度重视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
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述,事前预防和事后查处同等重要,必须双管齐下才能使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及反骚扰工作起到实效。为切实保障正常通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防范和打击不法分子利用通信网络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我部以提升事前防范能力和加强事后溯源追责为目标,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和相关互联网企业,从做好事前防范、事中拦截、事后惩治全流程多环节综合治理,使通讯信息诈骗及电信骚扰等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在前期工作中,除全面清理网上改号软件、建立网络改号呼叫源头倒查和打击机制、保持对违规个案的高压严打态势等事后惩治措施外,我部亦从事前防范和事中拦截两处着手,开展了多项工作。
(一)从严从快全面落实电话用户实名制
一是组织协调基础电信企业和移动转售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从严做好新入网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确保电话用户登记信息真实、准确、可溯源。二是督导各基础电信企业和移动转售企业加快完成未实名电话存量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严格落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要求,截至2016年底,共组织1.2亿电话用户进行实名补登记,实现了全部电话用户的实名登记,既提升了已有案件的查处效率,又对诈骗分子形成了有力的震慑,减少了通讯信息诈骗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全面落实主叫鉴权、严格规范号码传送
一是督导各基础电信企业严格落实主叫鉴权,对未按规范进行主叫鉴权的呼叫一律拦截。二是严格规范主叫号码传送,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在网间关口局对不符合号码管理、网间互联规定和标准的违规呼叫、违规号码一律进行拦截。三是出台《基础电信企业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不良呼叫号码处置技术能力要求》,指导基础电信企业建立不良呼叫号码拦截处置能力,对国际呼叫、网间呼叫及网内跨省呼叫中的不良呼叫号码进行拦截。
(三)加强电话数据标记提醒
一是指导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及手机厂商的合作,对诈骗电话、骚扰电话等进行标记提示。二是指导基础电信企业面向手机用户提供疑似不良呼叫号码的风险提示服务能力。截至目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已面向用户提供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USSD)方式的防诈骗及骚扰安全提醒服务,用户在开通此服务后无需安装客户端,即可在接听电话时收到提示骚扰电话的智能弹窗。
二、对您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开放公共号码黄页数据,增加来电防诈防骚扰提醒的建议
您所提建议对开展防范通讯信息诈骗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部非常认同您提出的要加强事前防范的理念,并就开放黄页数据及所涉及的信息公开和用户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前期工作中我部除指导互联网企业和手机厂商提供来电号码标识服务外,还推动基础电信企业通过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USSD)方式实现预防提醒功能。USSD方式具有对用户设备及操作水平要求低,对用户影响小,数据及时准确等优势,在前期的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各基础电信企业还试点开展了USSD名片业务,在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合同基础上,为其签约号码外呼提供号码使用单位信息显示服务,进一步提升号码提醒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上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共号码黄页数据功能,目前已有13.6万家单位与基础电信企业签订了号码归属信息显示合同,按照工作计划,该项服务将于年底前面向全国推广。
(二)关于增加通信协议字段,实现通信网层面预防提醒功能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通信传输网络采用的是NO.7信令,该信令协议不支持码号使用者名称字段。如在协议中增加该内容,需对现有网络进行全面改造,所需人力、物力投入巨大且改造周期长;同时,用户因现有的各类终端设备通信模块不具备扩展该字段的能力而需更换终端设备,对用户影响也较大。因此,在我国现有的网络环境下,更适宜采取USSD等方式实现预防提醒功能。
三、下一步工作
我部将继续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信部网安函〔2016〕452号)相关要求,做好事前防范、事中拦截、事后惩治全流程治理,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动电信企业进一步完善来电提醒服务。一是尽快完善并面向所有移动用户提供骚扰及诈骗电话来电提示功能,并基于用户自愿原则,加快推动来电信息显示服务。二是推动建立号码标记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号码标记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三是组织研究强制显示电话号码使用单位名称信息的可行性及法律依据问题。
(二)继续指导和督促电信企业持续推进电话实名制工作,同时,加强普教宣传,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感谢您对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