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新疆]关于加快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件编号:新政发〔2016〕129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关于加快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新疆是我国传统的养马大区,有着悠久的养马历史、浓厚的马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新疆马业逐步由传统马产业向现代马产业发展,文化品质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日益突显。全面提升新疆马产业层次,打造马产业链条,有利于促进新疆传统优势资源转换、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牧民增收,有利于民生持续改善及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新疆现代马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优势优先、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坚持政府指导、市场引导、企业主导,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不断优化马产业优势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大力发展现代育马产业、饲草料产业、体育运动产业、调教训练产业、旅游休闲产业、文化产业等,培育壮大一批马产业重点企业,构建现代马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区马匹存栏达到100万匹,其中:产品用马60万匹,役用马20万匹,休闲文化娱乐业用马10万匹,育马业用马8万匹,体育竞技比赛用马2万匹;马产业的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吸纳劳动力就业5万人以上。重点打造育马养殖为基础,赛马赛事为牵引,文化旅游为重点,产品马业上规模,饲草训教成产业,交流交易成常态的现代马产业体系。
二、建立现代马繁育生产体系,提升新疆马的品质与价值
(三)合理定位马培育方向。实施《新疆马遗传改良计划(2016—2025年)》,发挥地方马优良特性,立足本地品种选育,重点培育运动性能好、耐力强的专门化新品种(系)。以伊犁马发展为中心,适度引进国外优秀运动马品种,改良提高地方马生产性能,着力培育高品质的运动马。加大种公马站建设,推广先进实用繁育技术,扩大马品种改良覆盖面。
(四)加强核心种马场建设。加快建设种马场,加强伊犁马的品种改良选育和原种保护工作,大力提升伊犁马品质,做大做强伊犁马品牌;扶持运动马等良种马扩繁场建设,提高优质马供种能力,促进全区马匹改良并为休闲娱乐、体育竞技赛马提供优良马匹。开展良种马登记工作,力争5年内建成20个良种马繁育场,年供种能力达到3000匹以上。
(五)推进马品种改良。加快利用伊犁马改良繁育礼仪仪仗马,建立中国礼仪马培育基地,组建礼仪仪仗马队,服务国家外交需要。实施良种马补贴政策,支持国外专门化马品种的优良种马引进,开展纯种繁育推广;鼓励农牧养殖户(场)购置优质种公马,发展良种马生产。推广先进实用繁育技术,实施良种马细管精液补贴和种公马站建设补助政策,利用良种马扩繁场和种公马站的优质种质资源,扶持农牧养殖户大力开展马品种改良,提高农牧民的马匹品质和价值,促进农牧民增收,力争5年内在马业主产区建成40个马配种站,积极开展冻精配种、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以加快马品种改良进程。
三、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马产业经营体系
(六)大力发展赛马业。强化运动马培育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适应市场需要、生产体系完备、科技水平较高的运动马繁育场,力争年产运动马10000匹以上,为区内外赛马产业输送优良马匹。力争5年内在赛马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3—5个与国际接轨的核心赛马场,在具备马文化体育活动基础的地(州、市)、县(市)配套建设赛马场。建立分类分级赛马制度,推广国际化赛事规则,培育赛马企业;加大赛事品牌建设,支持举办全国性、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创办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瞩目的品牌赛事,将新疆打造成为国内乃至中亚主要的马竞技赛事区。积极争取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以北疆为重点,建立巡回赛马制度,构建现代赛马组织运行体系,推动赛马常态化,逐步推进我区传统赛马赛事与国际接轨。
(七)全面发展产品马业。加快马规模养殖基地建设,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建立6—8个存栏5000匹以上孕马尿采集养殖基地、10—20个年存栏5000匹以上的乳用肉用马养殖专业乡(镇、场)。依托养殖基地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马生物制品、马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大力开发马生物制品、马乳制品、马肉制品、皮革制品等产品,形成产业集群,提高马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八)加快发展马休闲产业。布局建设马文化运动休闲体验基地,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各地中心城市及周边建设马术俱乐部、马主题公园等专业马术场馆,引导和支持企业及农牧民创办马民俗风情园、马疗养健体会所、马术休闲场、野骑俱乐部、马戏游乐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开发以马为要素的多元化休闲娱乐项目,为城乡居民营造时尚、健康、向上的休闲娱乐场所,推进马休闲产业及与之有序衔接的其他休闲娱乐康体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