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重庆]重庆市关于印发重庆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文件编号:渝府办发〔2016〕81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渝府办发〔2016〕81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5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情况。2015年,我市共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376起(灾情63起、险情313起),死亡3人,为历年最低。全市共成功预报和处置灾险情371起,紧急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3703人,避免人员伤亡3615人。
(二)地质灾害主要特点。与2014年相比,2015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因灾造成的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减少。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76%,其次是危岩崩塌,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16%。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91%。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和开县、万州、武隆、巫山、涪陵、合川等区县,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78.6%。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其次是人类工程活动,其中降雨引发地质灾害366起,占地灾总数的97.3%。
二、2016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据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我市2016年暴雨洪涝总体较常年偏重。与常年同期相比,渝东北和渝东南偏多2─5成,其余地区偏多1─2成,汛期有10─12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
经综合分析我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多年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及我市重大工程建设情况,叠加全年降雨预测情况,预计我市2016年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较2015年及常年均偏重。分区域预测,渝东北和渝东南部分地区全年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将高于常年,其余地区与常年接近;分时段预测,5月份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低,与常年相当,6─9月全市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数量较2015年及常年均偏多,9─12月全市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与常年同期相当;分灾害规模类型预测,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以中小型滑坡、崩塌为主,局部强降雨也可能诱发大型地质灾害,隧道施工、采矿挖掘、边坡切脚、堆土加载等工程建设活动可能诱发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大中型地质灾害和地下水疏干等地质环境问题。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和重点防范区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受降雨影响明显,因此汛期是全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其中可能发生强降雨的主汛期(6─8月)为防范地质灾害的重中之重。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1─4月为水位消落期,5─9月为汛期,10─12月为175米试验性蓄水期,全年均为重点防范期。其他各水库应以库水位下调期间和高水位运行期间两个时段为重点防范期。工程建设活动所诱发的地质灾害应以整个工程建设期为重点防范期。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1.重要水库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主要包括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沿江段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与乌江彭水电站等其他重要水库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1)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沿江段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长江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作为我市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主要包括:涪陵区至巫山县受三峡水库水位变动影响的长江沿江迁建城镇、移民迁建区、人口密集区、大中型厂矿和其他重要设施工程以及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高陡峡谷和顺向岩质岸坡分布区,其中又以巫山至万州段最为重要。重点防范城市、交通建设中可能诱发的边坡失稳及受三峡水库水位变动影响可能诱发的滑坡、崩塌、塌岸等地质灾害。
(2)其他重要水库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乌江彭水电站、巫溪中梁水库、武隆银盘水电站、云阳盖下坝水库、潼南涪江航电枢纽、北碚草街航电枢纽等水库所在地区在强降雨或库水位涨落等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灾险情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危及集镇、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及人口密集区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2.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主要包括已建交通干线沿线(重点防范未治理高边坡和潜在不稳定的高填方路段),以及在建交通干线的边坡施工区域、隧洞施工区域等。
(1)隧道工程影响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主要包括穿越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以下简称“四山”)等山脉的部分隧道,重点关注轨道交通六号线中梁山隧道、一号线隧道、双碑隧道、成渝客运专线隧道、兰渝铁路中梁山隧道、地铁铜锣山隧道、“一横线”歇马隧道、渝广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等穿越岩溶发育区和地下水富集区的越岭隧道影响区,以及其他可能造成大面积地下水疏干及地面塌陷的越岭隧道影响区。
(2)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主要包括国道319线涪陵至黔江段,渝湘高速公路南川至秀山段,渝宜高速公路复盛至洛碛段、梁平至万州段,渝邻高速公路大湾段、草坝场段及李子林隧道段,渝黔高速公路向家坡段、雷神店至安稳段,渝涪高速公路黄草山隧洞段、涪陵收费站出口段,成渝高速白市驿至走马段、青杠至大安段,渝武高速公路三溪口至合川段,渝泸高速公路、渝巴公路万州至巫山段,石忠高速公路,涪丰石高速公路,奉巫高速公路,綦万高速公路,渝广高速公路,以及渝怀铁路、渝黔铁路、渝利铁路、襄渝铁路、成渝铁路、达万铁路、渝万铁路及重庆轨道交通线等沿线的未治理高边坡路段。
3.城市规划建设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主要包括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内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忠县、丰都、涪陵、武隆、长寿、渝中、沙坪坝、南岸、巴南、九龙坡,以及库区外的彭水、城口等地的城市规划建设区。
库区内各区县(自治县)城市规划建设区大多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切坡、地下工程开挖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加之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容易诱发滑坡、崩塌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其中,以巫山、奉节三叠系巴东组碎裂岩体分布区,涪陵侏罗系泥页岩顺向斜坡分布区,武隆三叠系软弱夹层的砂泥岩高陡斜坡分布区及以渝中半岛山脊为主的主城核心地质灾害发育区最为重要。
库区外的彭水县、城口县等区县(自治县)城市规划建设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切坡、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其中,以彭水县、黔江区、城口县等区县(自治县)的顺向斜坡分布区最为重要。
4.重点矿区与集中开采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主要包括天府矿区、中梁山矿区、永荣矿区、南川矿区、南桐矿区、松藻矿区等我市大中型煤矿区与集中开采较为突出的奉节大树、天池煤矿、南川铝土矿、秀山鸡公岭、笔架山、溶溪锰矿等矿山开采区及影响区。这些区域是我市重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地,区内地质条件复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在降雨和采矿等因素诱发下,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矸石山失稳等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重点防范矿产资源开采可能诱发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矸石山失稳等地质灾害。
四、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2016年,我市要紧紧围绕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救援四大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专家驻守、应急处置、督查督办“五道防线”,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和各项制度,强化各类巡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尽最大努力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更好地服务五大功能区建设。
(一)进一步深化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化管理。
在现有基础上,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要继续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专家驻守、应急处置、督查督办“五道防线”,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区县地环站“四重”网格化管理,明确“四重”网格员的防灾工作职责,加强对“四重”网格员的指导和监管。对排查出的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全部落实群测群防员,群测群防员在区县(自治县)地环站、片区负责人和驻守专业地质队员指导下,开展地质灾害监测、排查、巡查等防治工作。落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负责人、国土所和村社干部担任地质灾害防治片区负责人,负责本乡镇(街道)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指导和监督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做好巡查、排查和群测群防等各项工作。继续从国有地质队派出452名驻守地质队员从2016年4月20日开始驻守乡镇(街道),指导、检查、监督所驻守乡镇(街道)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和地质灾害专业调查、核查、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每个区县(自治县)地环站落实3人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等工作,做好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和驻守地质队员的监督管理。
(二)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加强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工作。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三查”制度,要以三峡库区、城市建设区、重要交通干线、重大水利工程、重要市政设施、矿山、学校、旅游景区及人口密集区等为重点区域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科学合理划定威胁区,签订责任书,明确防范责任人。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发放《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督办函》,督促责任单位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等措施进行防治。
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化管理建设要求,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一落实“四重”网格员,采用具有GPS定位功能的群测群防专用手机开展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工作,及时采集、上报、存储、分析监测数据;对排查确定的地质灾害警示防范区,要积极开展集自动化雨量监测、预报预警于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大喇叭”工程建设。驻守乡镇(街道)的地质队员要修改完善地质灾害隐患单点防预案,在单点预案中要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不稳定情况、威胁范围和威胁对象等设置雨量预警值,当该区域雨量达到预警值时,地质灾害防治片区负责人、群测群防员及当地干部要组织威胁区群众主动撤离到单点预案确定的安全区域。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市国土房管局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和片区负责人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对驻守地质队员和区县(自治县)地环站工作人员给予精神奖励。同时,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要加快推进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的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力争今年各区县(自治县)全部建成并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对武隆羊角危岩滑坡、奉节藕塘滑坡、新铺滑坡、万州塘角滑坡,以及巫山、奉节两县城建成区等,要按照专业监测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要求进行建设、管理和运行。
3.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准备。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要加强监测人员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对所有纳入群测群防的隐患点至少开展1次简易应急避险演练,对重大隐患点至少组织1次应急避险演练,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灾知识和意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能力与业务水平。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各项应急救援准备,要做好测量机器人、手持GPS等应急设备管护,确保正常使用。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民政、救灾等部门要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准备,确保抢险救援物资充足;武警部队和公安等部门要做好应急抢险人员准备,确保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国土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准备,会同气象部门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积极推进市、区县两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提高预报预警精细化水平。
4.强化地质队员驻守乡镇(街道)工作。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要将地质队员驻守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强化专业地质队防治责任落实,确保地质灾害信息的全面准确掌握、应急处置工作的及时科学高效,提高区县(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同时,要落实地质队员驻守工作的配套资金,确保驻守地质队员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快市、区县两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市国土房管局要强化“互联网+”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加快市、区县两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对地质灾害防治实现大数据管理,建立健全集预警预报、会商决策、综合协调与应急联动“四位一体”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强化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区县(自治县)地环站“四重”网格化管理,确保市、区县(自治县)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调动顺畅、行动快捷、指挥有序、处置有力。
(四)加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全面完成三峡工程后续规划地质灾害防治项目3997处群测群防项目标准化建设,落实今年运行费1358.3万元。按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三化”要求,对144处重点地灾和15个应急项目开展专业监测,落实建设费3610万元及今年运行费1079万元。对万州至巫山段沿江顺层岸坡,巫山龚家坊至独龙不稳定斜坡,奉节藕塘滑坡、新铺滑坡,万州塘角滑坡,武隆羊角危岩滑坡及巫山、奉节两县城建成区等地质灾害开展重点监测和防范工作,发现险情及时处置和上报。在派驻地质队员基础上,继续派出市级专家驻守库区巫山、奉节等库区重点区县,指导区县(自治县)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调查勘查和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督促、指导区县(自治县)切实加强治理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管理,对投资超过1000万元以上或施工安全风险大、保护对象特别重要的工程治理项目,委托专业单位开展安全生产远程视频监管,实时掌握项目安全生产情况,确保在建工程项目施工期间不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
(五)科学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专项规划。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要组织国土、城乡建设、交通、水利、气象等部门,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和要求,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专项规划。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专项规划实施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和监测预警等各项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一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继续实施一批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项目;继续实施奉节县藕塘滑坡、武隆羊角危岩带、沙坪坝歌乐山地面塌陷等重大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开展云阳、奉节、巫山长江干流库岸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调查;启动地质灾害警示防范区地质灾害防治“大喇叭”工程建设。
(六)进一步加强“四山”区域地质环境保护。
工程建设特别是隧道工程项目业主要严格执行《地下工程建设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地下工程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时解决因地下工程影响地质环境造成的矛盾和纠纷。区县(自治县)政府要组织国土、城乡建设、交通、公安、信访等部门加强对隧道设计、施工和监测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监督项目业主履行责任。严格执行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和地质环境协议制度,项目业主申请减免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证金需与可能受影响的区县(自治县)政府达成协议,由区县(自治县)政府负责督促项目业主及其主管部门做好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以及隧道漏水造成的社会风险控制及稳控工作,并督促项目业主依法赔偿损失。凡穿越“四山”地区的隧道工程必须加强地质工作特别是水文地质调查勘查工作,在隧道规划选址阶段,必须委托具有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甲级资质且在“四山”地区具有丰富水文地质工作经验的专业地勘队伍开展专项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在初步确定隧道选址线路后,应同步进行专项水文地质勘查和工程地质勘查,进一步综合分析评价隧道建设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关防灾减灾意见建议,并完成相应的隧道建设项目工程勘察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设计施工阶段,应提升隧道设计施工理念,从重建设轻保护向建设与保护并重转变、从“以排为主、排堵结合”向“以堵为主”转变,选择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帷幕注浆、微震爆破、盾构(TBM)等有利于地质环境保护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工艺。
五、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
(一)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和“一岗双责”制,建立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将地质灾害隐患防治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构建以政府为主体、部门具体实施、广大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参与的共同防治新局面。市政府应急办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市城乡建委负责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交委负责公路、长江干线以外航道和运营(含试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及控制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市政委负责市政设施及周边地质安全隐患防治工作。市水利局负责水利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市移民局负责做好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区高切坡地灾防治工作,以及彭水乌江电站移民迁建区、移民迁建设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经济信息委负责管理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安监局负责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企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庆煤监局负责煤矿开采等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铁重庆办事处负责铁路沿线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旅游局负责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筹集突发性地质灾害救灾应急资金,及时拨付并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二)加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投入。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要加大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地质灾害排查巡查、调查评估、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宣传培训、应急处置、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及信息平台体系建设等工作所需资金。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区县(自治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应不低于本地区当年一般性财政收入的5‰,中、低易发区的区县(自治县)应不低于2‰。同时,要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2〕53号)要求,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应急装备配置,配备足够的监测专用车辆、监测仪器和野外工作用品等物资,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三)强化项目立项和工程建设监管。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联动,禁止有关单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极易发区和直接威胁区域从事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活动。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集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时,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规划部门要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论作为规划选址的依据,严密防范不当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加强对区县(自治县)城市建设的管控,特别要加强对奉节县、巫山县、武隆县、彭水县等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区县(自治县)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管工作,严格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在已治理地质灾害范围内及周边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先进行安全论证,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贯穿到项目规划、立项、设计、施工许可、验收等全过程。城乡建设、市政、交通、铁路、水利、移民等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分别抓好工程建设、市政设施、交通干线、铁路沿线、水利设施、水利枢纽、工业生产和矿山开采等领域的监管,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不当工程建设活动立即责令停止。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所在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与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调查认定处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引发地质灾害的主体和责任进行认定,对因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将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规定调查处置。国土部门要会同监察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其责任。
(四)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和培训。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制订计划,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对政府行政责任人、国土部门地质灾害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要开展应急处置和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培训。对群测群防员、防灾责任人和乡镇(街道)国土所工作人员进行防灾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地质灾害识别和防治能力。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及防灾避灾科普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开设短训班,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骨干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系统培训,着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五)积极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区县(自治县)政府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合作的原则,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技术指导中心,负责本地区、本行业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有关区县(自治县)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和权限确定灾险情级别,调集应急队伍,准备救援物资,组织群众撤离,上报相关信息;制定应急处置的监测、勘查工作及资金计划,审定应急处置过渡性工程措施。应急勘查、监测和工程治理任务的承担单位,原则上由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指挥部在应急救援队伍和驻守专业地质队中确定。有关资金管理部门要提前介入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在区县(自治县)政府或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批复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方案后及时下达资金预算。
(六)严格落实区县(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达标率考核和从业人员的考核评价。
市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综合考核指标,按照注重实效的要求,重点从资金、机构、人员、上访集访、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地质队员驻守工作、排查核查、挂牌督办、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以及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和人员伤亡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要加强研究,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同时,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从业人员档案建设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从业人员的管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质量。
附件:1.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电话
2.区县(自治县、开发区)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值班电话
3.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及驻守区县(自治县、开发区)专业技术单位一览表
4.重庆市2016年度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附件1
市政府有关部门和
有关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电话
序号
单位名称
值 班 电 话
传 真
1
市政府应急办
63852702
63877999
2
市国土房管局
63651151
63651233
3
市城乡建委
63852577
63853948
4
市交委
89183000
89183222
5
市市政委
67886000
67886001
6
市水利局
89079009
89079350
7
市移民局
67719427(白天)、67863233(夜间)
67862311
8
市经济信息委
63899777、63899510
63898444、63898247
9
市安监局
67511625
67523419
10
重庆煤监局
86722111
86722110
11
市财政局
67575166
67575628
12
市监察局
63898844
63899944
13
市公安局
63960302、63960301
63960300
14
市卫生计生委
67706707、67706506
67706355(白天)、67706506(夜间)
15
市气象局
89116178
89116118
16
市民政局
89188111、89188220
89188287
17
武警重庆市总队
67923100
67923249
18
市公安消防总队
67315555、67315556
67315557
19
成铁重庆办事处
61642850
61642150
附件2
区县(自治县、开发区)国土部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值班电话
万州区
58114080、64883099
铜梁区
45643458(白天)、45643276(夜间)
黔江区
79222200
潼南区
44557086
涪陵区
72279300、72279210
荣昌区
46774095(白天)、46787051(夜间)
渝中区
63845274
梁平县
53220308
大渡口区
68951208
城口县
59222935
江北区
67857086
丰都县
70702517
沙坪坝区
65368780(白天)、65368752(夜间)
垫江县
74684700(白天)、74684660(夜间)
九龙坡区
61577200(白天)61577285(夜间)
武隆县
85619567
南岸区
62803001
忠 县
54235263
北碚区
68217275
开 县
52299065
渝北区
67821929(白天)、67821380(夜间)
云阳县
55188173、55165625
巴南区
66221677(白天)、66237300(夜间)
奉节县
56551211
长寿区
40250823(白天)、40662160(夜间)
巫山县
57689509
江津区
47522801、47521262
巫溪县
51526809、51522208
合川区
42751080(白天)、42751050(夜间)
石柱县
73378499
永川区
49862860、49860096
秀山县
76895556
南川区
71422174
酉阳县
75552702
綦江区
85890000
彭水县
78842223
大足区
43769789
两江新区
63206621(白天)、67465786(夜间)
璧山区
41428852
万盛经开区
48291469
附件3
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及
驻守区县(自治县、开发区)专业技术单位一览表
序号
区 域
地质灾害应救援队及驻守区县专业技术单位
第一负责人
及联系电话
联系人及
联系电话
值班电话
及传真
应急分队编号
成 员 单 位
1
全 市
市地质灾害
综合应急分队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李进财
13983751900
宋洪斌
18225028509
63651209
63651205
2
万州区
第1应急分队
重庆南江水文地质队(重庆南江公司)、重庆高新岩土院、四川华地公司
何安弟
13708366146
唐光平
13708350560
88708376
86061388
3
黔江区
第3应急分队
重庆107地质队(重庆一零七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607地质队、重庆川东南地质队
黄昌明
13908368640
张天贵
13983905965
67822502
4
涪陵区
第1应急分队
重庆南江水文地质队(重庆南江公司)、重庆107地质队、重庆205地质队
何安弟
13708366146
唐光平
13708350560
88708376
86061388
5
渝中区
第2应急分队
重庆208地质队(重庆208建设工程公司)、重庆川东南地质队
李剑锋
13983200897
杜春兰
13883135883
68863853
6
大渡口区
第13应急分队
重庆高新岩土院、四川蜀通公司(第13应急分队)
宫自强
18980965558
赵昌贵
13402837490
86111007
7
江北区
第11应急分队
重庆136地质队(重庆136地质矿产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南江水文地质队
邓光明
13508377580
李 俊
13908315301
67617216
67601293
8
沙坪坝区
第1应急分队
重庆南江水文地质队(重庆南江公司)、北京得一成利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川东南地质队
何安弟
13708366146
唐光平
13708350560
88708376
86061388
9
九龙坡区
第8应急分队
重庆高新岩土院(重庆基础工程有限公司)、重庆长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王 凯
18602329166
张顺斌
18680767930
88199700
88196222
10
南岸区
第4应急分队
重庆607地质队(重庆607勘查实业总公司)、重庆长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袁 军
13908363510
李 伟
18883333607
62847223
11
北碚区
第2应急分队
重庆208地质队(重庆208建设工程公司)、重庆107地质队、重庆136地质队
李剑锋
13983200897
杜春兰
13883135883
68863853
12
渝北区
第3应急分队
重庆107地质队(重庆一零七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208地质队
黄昌明
13908368640
张天贵
13983905965
67822502
13
巴南区
第4应急分队
重庆607地质队(重庆607勘查实业总公司)、重庆136地质队
袁 军
13908363510
李 伟
18883333607
62847223
14
长寿区
第1应急分队
重庆南江水文地质队(重庆南江公司)、重庆208地质队、四川915建设工程公司
何安弟
13708366146
唐光平
13708350560
88708376
86061388
15
江津区
第9应急分队
重庆208地质队、重庆蜀通公司(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第9应急分队)、重庆205地质队
徐国恩
13637813529
龚 磊
15826087472
67080196
16
合川区
第10应急分队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南江水文地质队、重庆川东南地质队、四川华地公司(第10应急分队)
袁永旭
13908207988
张 伟
13808217592
67538206
17
永川区
第6应急分队
重庆205地质队(重庆205岩土工程勘查设计有限公司)、重庆607地质队
龙盛军
13908309318
张 斌
13608379500
49889525
49866405
18
南川区
第11应急分队
重庆107地质队、重庆136地质队(重庆136地质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第11应急分队)、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邓光明
13508377580
李 俊
13908315301
67617216
67601293
19
綦江区
第2应急分队
重庆208地质队(重庆208建设工程公司)、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李剑锋
13983200897
杜春兰
13883135883
68863853
20
大足区
第6应急分队
重庆205地质队(重庆205岩土工程勘查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南江水文地质队
龙盛军
13908309318
张 斌
13608379500
49889525
49866405
21
璧山区
第6应急分队
重庆205地质队(重庆205岩土工程勘查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川东南地质队
龙盛军
13908309318
张 斌
13608379500
49889525
49866405
22
铜梁区
第11应急分队
重庆136地质队(重庆136地质矿产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邓光明
13508377580
李 俊
13908315301
67617216
67601293
23
潼南区
第2应急分队
重庆208地质队(重庆208建设工程公司)、重庆205地质队
李剑锋
13983200897
杜春兰
13883135883
68863853
24
荣昌区
第6应急分队
重庆205地质队(重庆205岩土工程勘查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川东南地质队
龙盛军
13908309318
张 斌
13608379500
49889525
49866405
25
梁平县
第5应急分队
重庆川东南地质队(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107地质队
蒋宗强
13908325166
谭 颖
13320276370
65731028
65732459
26
城口县
第4应急分队
重庆607地质队(重庆607勘查实业总公司)、重庆205地质队、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袁 军
13908363510
李 伟
18883333607
62847223
27
丰都县
第5应急分队
重庆川东南地质队(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107地质队
蒋宗强
13908325166
谭 颖
13320276370
65731028
65732459
28
垫江县
第5应急分队
重庆川东南地质队(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136地质队
蒋宗强
13908325166
谭 颖
13320276370
65731028
65732459
29
武隆县
第1应急分队
重庆南江水文地质队(重庆南江公司)、重庆205地质队、重庆高新岩土院
何安弟
13708366146
唐光平
13708350560
88708376
86061388
30
忠 县
第3应急分队
重庆107地质队(重庆一零七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607地质队
黄昌明
13908368640
张天贵
13983905965
67822502
31
开 县
第7应急分队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华地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南江水文地质队、重庆205地质队
程礼军
13983479092
杨建国
13752956920
88316073
32
云阳县
第7应急分队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华地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长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107地质队
程礼军
13983479092
杨建国
13752956920
88316073
33
奉节县
第4应急分队
重庆607地质队(重庆607勘查实业总公司)、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四川华地公司
袁 军
13908363510
李 伟
18883333607
62847223
34
巫山县
第2应急分队
重庆208地质队(重庆208建设工程公司)、重庆川东南地质大队、四川909地质队
李剑锋
13983200897
杜春兰
13883135883
68863853
35
巫溪县
第7应急分队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华地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208地质队
程礼军
13983479092
杨建国
13752956920
88316073
36
石柱县
第2应急分队
重庆208地质队(重庆208建设工程公司)、重庆南江水文地质队
李剑锋
13983200897
杜春兰
13883135883
68863853
37
秀山县
第4应急分队
重庆607地质队(重庆607勘查实业总公司)、重庆107地质队、四川106地质队
袁 军
13908363510
李 伟
18883333607
62847223
38
酉阳县
第3应急分队
重庆107地质队(重庆一零七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川东南地质大队
黄昌明
13908368640
张天贵
13983905965
67822502
39
彭水县
第12应急分队
重庆107地质队、重庆607地质队、重庆长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第12应急分队)
刘廷登
13608396702
刘卫星
13320251271
67537291
40
两江新区
第1应急分队
重庆南江水文地质队(重庆南江公司)、重庆107地质队
何安弟
13708366146
唐光平
13708350560
88708376
86061388
41
万盛经开区
第7应急分队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华地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136地质队
程礼军
13983479092
杨建国
13752956920
88316073
附件4
重庆市2016年度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序号
区 县
地质灾害
隐患点名称
灾害位置
规模
(万立方米)
主要影
响对象
威胁数
(人)
诱发
因素
责 任 单 位
防治方式建议
1
巴南区
楠木湾新房子危岩
接龙镇春龙村楠木湾社
0.16
房屋和人
88
自然
接龙镇人民政府
搬迁避让
2
长寿区
和尚坪危岩
新市街道新市村7组
2.5
居民
320
强降雨
新市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3
长寿区
余家湾滑坡
云台镇桥坝村3组
50.2
居民
250
强降雨
云台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4
城口县
茅坡子滑坡
修齐镇东河村五社
110
居民、场镇及河道
157
降雨
修齐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5
城口县
场镇后街不稳定斜坡
坪坝镇场镇
4.6
场镇居民
300
降雨
坪坝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6
城口县
龙摆尾滑坡
复兴街道和平社区4社
2.7
居民
168
降雨
复兴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7
大渡口区
双山公园1号危岩
双山公园
0.106
晋愉小区、双山公园高压铁塔、公路
832
暴雨、地震
市政园林局
工程治理
8
大足区
上游水库管理所危岩
中敖镇双溪村一社
0.011
场镇居民、公路
200
降雨
中敖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9
大足区
狮子岩危岩带
玉龙镇玉峰社区
14.4
居民及19个单位
2380
降雨
玉龙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10
大足区
燕子岩危岩带
玉龙镇玉峰社区
17.2
居民及19个单位
2453
降雨
玉龙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11
大足区
观景台危岩带
宝顶镇香山社区四社
6
居民、过往游客
362
降雨
宝顶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12
大足区
北山危岩及不稳定斜坡
龙岗办事处北禅社区
0.225
居民、过往游客
372
降雨
龙岗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13
垫江县
石鼓溪危岩
鹤游镇石鼓居委1社
0.3
居民
29
降雨
鹤游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14
丰都县
龙王庙滑坡
名山街道龙花村13组
600
房屋、长江航道
161
降雨、库水位
名山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15
丰都县
黑崖口滑坡
董家镇水巷子居委
19.4
学校
500
降雨
董家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16
丰都县
三建场镇滑坡
三建乡廖家村6组
94.56
房屋、公路
1065
降雨
三建乡人民政府
搬迁避让
17
丰都县
井房子滑坡
虎威镇红岩村5组
17.3
房屋、公路
113
降雨、库水位
虎威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18
奉节县
藕塘滑坡
安坪镇集镇
7510
居民、房屋及公路等
4059
三峡水库蓄水
奉节县人民政府
搬迁避让
19
奉节县
新铺滑坡
安坪镇新铺村
3730
居民、房屋、果树及塘堰、公路等
1862
三峡水库蓄水
奉节县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20
奉节县
大树场镇滑坡
大树场镇
15
居民、房屋
640
暴雨
奉节县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21
涪陵区
八一厂不稳定斜坡
石沱镇富广村10组
8.3
居民、住宅
128
降雨、库水位
涪陵区地防办
搬迁避让
22
涪陵区
老街危岩
石沱镇团结村6组
2.72
居民、住宅、公路
450
降雨
涪陵区地防办
搬迁避让
23
涪陵区
大垭口滑坡
龙桥街道沙溪村3组
16
居民、住宅
55
降雨
龙桥街道办事处
搬迁避让
24
涪陵区
北岩山危岩
李渡街道办事处龙塘村3/4/5组
1.5
居民、住宅
100
降雨、开挖
李渡街道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25
涪陵区
老街库岸不稳定斜坡
李渡新城区高岩口居委1组
24
居民、住宅
426
降雨
李渡街道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26
涪陵区
黄旗场镇滑坡
江北街道黄旗场镇
100
居民、住宅
80
降雨
江北街道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27
涪陵区
陈家湾滑坡
江东街道群沱子居委6组
8.7
居民
524
降雨
江东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28
涪陵区
方城寨滑坡
南沱镇关东村6组
20
居民
115
降雨
南沱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29
涪陵区
斑竹园滑坡
白涛街道小田溪村7组
1.19
居民
109
降雨
白涛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30
涪陵区
后坝铁匠屋基
白涛街道三门子村9组
11.52
居民
100
降雨
白涛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31
合川区
太平寨滑坡
云门街道天神村7社
19.1
居民、房屋
32
降雨
云门街道办事处
搬迁避让
32
合川区
阳河沟水库旁危岩
龙市镇古城村6社
3
居民、房屋
50
降雨
龙市镇人民政府
搬迁避让
33
合川区
石泉后山危岩带
钓鱼城街道
1.8
居民、道路
360
降雨
钓鱼城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34
合川区
聂家山滑坡
狮滩镇聂家村
5.5
居民、房屋
95
降雨
狮滩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35
合川区
虎头岩危岩
小沔镇硝硐村
1.5
居民、房屋
114
降雨
小沔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36
合川区
鹞鹰嘴危岩带
南津街街道东津沱社区
92
7家企业,职工120人及嘉陵江航道安全
120
降雨
南津街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37
合川区
长青街地面沉降
合阳街道长青街
2栋楼房
108
降雨及洪水浸泡
合阳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38
合川区
金沙场镇滑坡
铜溪镇金沙场镇
23.26
场镇45户160人及金沙完全小学师生158人
318
降雨
铜溪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39
江北区
飞来寺危岩
石马河街道飞来寺公墓
3.6
飞来寺公墓及周边居民
108
差异风化及降雨等
石马河街道办事处/区玉带办
治理+监测
40
江北区
望江温泉危岩
郭家沱望江温泉
1.323
下方温泉设施及公路、车辆、行人等
差异风化及降雨等
望江工业有限公司/江北地质环境监测站
治理+监测
41
江津区
鼎山艾坪山危岩带
鼎山街道艾坪村4社
75
居民、S107省道和长江航道
1825
暴雨
鼎山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42
九龙坡区
华岩镇西站8社罗家湾滑坡
华岩镇西站8社
5.92
居民
138
降雨
华岩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43
九龙坡区
华岩镇煤炭洞滑坡
华岩镇西站8社
14
居民
22
降雨
华岩镇人民政府
搬迁避让
44
九龙坡区
华岩镇沙帽山坡危岩
华岩镇中梁村3社
0.15
中梁山煤矿
降雨
华岩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45
九龙坡区
九龙镇恒胜医药商贸城后方边坡崩塌
九龙镇恒胜医药商贸城
3.5
恒胜医药商贸城
降雨
九龙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46
开 县
桌子石滑坡
临江镇七星村
117.6
住户、村级公路、水厂
260
降雨
临江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47
开 县
周都3、4组滑坡
赵家街道周都村
10.8
住户、村级公路、普里河
167
降雨
赵家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48
开 县
龙泉堰塘滑坡
镇东街道镇东村
19.66
住户、村级公路
166
降雨
镇东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49
开 县
岔路口危岩
镇东街道镇东村
0.128
住户、公路、过往车辆行人
38
降雨
镇东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50
开 县
茶香村9组滑坡
渠口镇茶香村
6.8
住户、村级公路
300
降雨
渠口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51
开 县
王爷庙至光芒村1组库岸
丰乐街道光芒村
库岸长1213米
住户、村级公路
152
降雨
丰乐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52
开 县
高田塝滑坡
白桥镇桂花村4组
18.6
住户、村级公路
104
降雨
白桥镇人民政府
搬迁避让
53
梁平县
跳石沟危岩
复平乡大龙村6组
3.6
居民
20
降雨
复平乡政府
工程治理
54
南川区
桂花树滑坡及危岩
神童镇新桥村
1.2
居民
251
降雨
神童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55
南川区
艾子屋基滑坡
大观镇雨雾村
0.6
居民
28
降雨
大观镇人民政府
搬迁避让
56
南川区
来游关危岩带
西城街道
1.7
居民、公路
300
降雨
南川区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
工程治理
57
南川区
峰岩乡集镇滑坡
峰岩乡
0.9
居民
45
降雨
峰岩乡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58
彭水县
外河坝新滩不稳定斜坡
彭水县县城
45
G319道路及滨江大道行人、车辆及居民75人
75
暴雨
彭水县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59
彭水县
老祥和加油站不稳定斜坡
彭水县县城
15
老319国道、居民及加油站,共计约325人
325
暴雨
彭水县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60
彭水县
沙坨危岩带
彭水县县城
1.35
居民密集区及城市主干道,共计约780人
780
暴雨
彭水县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61
綦江区
周家大坪危岩
三江街道双福村6组
0.9
人房
50
降雨、风化
三江街道办事处
搬迁避让
62
綦江区
老鹰嘴危岩
赶水镇龙仓村5组
0.51
人房、煤矿
581
暴雨、地震
赶水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63
綦江区
周家坡滑坡
永新镇垭口村周家坡社
150
人房
62
暴雨
永新镇人民政府
搬迁避让
64
綦江区
龙凼子危岩
石角镇民建村1组
1.775
人房
64
降雨
石角镇人民政府
搬迁避让
65
綦江区
鸡公嘴危岩
古南街道百步梯区8组
0.1
人房、公路及行人
78
暴雨、风化
古南街道办事处
群测群防
66
黔江区
冯家街道集镇滑坡群
冯家街道集镇周边
57.6
居民、住宅
96
降雨
冯家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67
黔江区
童家堡危岩带
城东街道金桥居委1组
0.8
居民、住宅、道路
178
降雨
城东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68
黔江区
梅家沟滑坡
濯水镇白杨居委7组
140
居民、住宅、道路
140
降雨
濯水镇政府
工程治理
69
黔江区
黄溪镇集镇地质灾害
黄溪镇集镇
21.8
居民、小区、工路
176
降雨
黄溪镇政府
工程治理
70
黔江区
风洞沟滑坡
冯家街道桂花居委5组
120
村民、房屋
160
降雨
冯家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71
黔江区
阿蓬江镇滑坡群
阿蓬江镇
320
居民、学生、省道房屋
336
降雨
阿蓬江镇政府
工程治理
72
黔江区
陈家坡陡崖带危岩
小南海镇陈家坡
1681.47
城镇、道路
360
降雨
小南海镇政府
工程治理
73
黔江区
严家河滑坡
五里乡严家河
48.6
村民、道路
80
降雨
五里乡政府
工程治理
74
黔江区
金洞乡场镇不稳定斜坡
金洞乡场镇
32
场镇居民、公路
320
降雨
金洞乡政府
工程治理
75
荣昌区
双石桥公路危岩
盘龙镇骑龙村11社
0.1
公路、过往车辆及行人
50
自然因素
盘龙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76
沙坪坝区
新青路危岩带
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心新青路
长约
500米
新青路居民及过往行人车辆
360
暴雨、地震
青木关镇
工程治理
77
沙坪坝区
新发村永宁寺村地面塌陷
中梁镇新发村永宁寺村
新发村永宁寺村
1400
歇马隧道施工
重庆市碚城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中梁镇政府
工程治理
78
石柱县
杨家湾滑坡
三河镇万寿寨村石峰组
20
居民、耕地
145
降雨
三河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79
石柱县
大泥坪滑坡
洗新乡保合村太平组
39
居民、耕地
58
降雨
洗新乡人民政府
搬迁避让
80
万盛
经开区
新胜街349号危岩
东林街道腰子口社区
0.8
居民、道路
310
降雨、震动
东林街道办事处
工程治理
81
万州区
小岩口─石鼓梁危岩
钟鼓楼街道
5.366
居民38户122人、城市主干道、公租房5栋
3500
降雨
钟鼓楼街道办事处、区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
82
万州区
鸡哈寨危岩
周家坝街道
5.044
居民330户931人住房118栋、道路、厂等
1000
降雨
周家坝街道办事处、区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
83
万州区
刘家坝危岩
小周镇
2.18
国泰街居民、榨菜厂、崇德大桥、沿江公路、房屋
320
降雨
小周镇政府、区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
84
万州区
王家咀─柑子林库岸
黄柏乡
库岸长1060米
万云南路约1公里、加油站1座、场镇居民10户
50
降雨、库区蓄降水
黄柏乡政府、区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
85
巫山县
双桥小学滑坡
福田镇椿树村2组
44
双桥小学
660
降雨
巫山县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
86
巫山县
拐椒树滑坡
福田镇凌云村1组
0.44
居民、住宅、公路
100
降雨
巫山县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
87
巫山县
青沙坡滑坡
福田镇浑水村1组
60
居民住宅、公路
123
降雨
巫山县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
88
巫山县
铁炉坪滑坡
龙溪镇龙溪村7组
93.6
居民房屋
104
降雨
巫山县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
89
巫山县
相狮岭滑坡
龙溪镇向狮村2组
87
村民、房屋、大宁河
95
降雨
巫山县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
90
巫山县
杨家田滑坡
两坪乡石龙村5组
40
村民、房屋
143
降雨
巫山县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
91
巫山县
红岩子滑坡
龙门街道龙江村3组
60
居民房屋、航道
196
降雨、库水位
巫山县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专业监测
92
巫山县
干井子滑坡
巫峡镇跳石村1组
145
居民房屋、航道
62
降雨、库水位
巫山县地质灾害整治中心
工程治理+专业监测
93
巫溪县
黑老岩危岩
花台乡
4.1
56户,205人及公路等基础设施
600
三峡水库蓄水
巫溪县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94
巫溪县
易溪小学后山滑坡
徐家镇
6.84
327人,易溪小学、居民及公路
1000
三峡水库蓄水
巫溪县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95
武隆县
白果树滑坡
鸭江镇青峰村
48
居民、道路
129
降雨
鸭江镇政府
工程治理
96
武隆县
武陵危岩
巷口镇油坊社区
16
居民、道路
60
降雨
巷口镇政府
工程治理
97
永川区
何家岩危岩
永川区金龙镇洞子口村
8.59
205户725人,公路、行人、车辆
725
降雨
金龙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98
永川区
半边街后山滑坡
松溉镇半边街后山
20
99户256人
256
降雨
松溉镇人民政府
工程治理
99
永川区
永源加气站滑坡
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官井路永源加气站
0.1
加气站、工作人员、进出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