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法律法规网 佚名
法律法规网 重庆市政府网  法律法规网 2016-04-07 15:00:38  评论()

文件名称:[重庆]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件编号:渝文备〔2015〕2049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渝文备〔2015〕2049号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万州府发〔2014〕15号

江南新区管委会,各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加快我区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及相关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4〕14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义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行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具有重要意义。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将健康服务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加快培育发展。

二、遵循规律,把握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实现两者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拓展服务范围,鼓励发展新型业态,提升健康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符合国情市情区情、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服务业体制机制。

三、立足当前实际,抓好重点领域工作

(一)扶持一批多元化的办医机构

1.扶持非公立医疗服务机构发展。贯彻落实《万州区“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原则上区级公立医院不再开设分院,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预留发展空间。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清理取消一批不合理的规定,实现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的政策公平。(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科委、区人力社保局)

2.推动社会办医先行先试。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在投资医疗服务业方面先行先试。吸引外资或民营资本设立高水平的合资或独资医院。(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局、区国资委)

3.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坚持推进“管办分离”“医药分开”,突出公立医疗机构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采取纵向或横向联合等多种方式建立“医联体”。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实行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人力社保局)

4.扶持中医药发展。巩固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甲等中医院成果,争取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规划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1所,打造三峡库区中医医疗服务中心。完成国家级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项目。(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编办、区人力社保局)

5.加快医学科研机构建设。加快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的重庆市三峡肿瘤防治研究所、肝病研究所,区人民医院的重庆三峡微创外科研究中心,区疾控中心的艾滋病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推进力度,打造成渝东北地区的医疗高地。(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科委、区人力社保局)

(二)扶持一批多元化的护理疗养机构

6.培育一批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的服务机构。在罗田、茨竹、恒合等高山生态区域发展老年护养中心或康复医院,并以此为示范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之间的转诊合作。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养老机构设立医院、医院举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院联办等形式,构建养老与医疗相互整合的服务模式。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可依法设立医疗机构。全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创造条件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探索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到2020年,力争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35张。(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民政局)

7.积极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服务。每年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托老所)7个,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社区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社会资本举办的规模化、连锁化的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民政局)

8.加快培育健康护理业。大力发展以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家庭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服务业,鼓励发展康复护理,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消费需求。推进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能力建设,鼓励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护理床位,新建床位按比例设置养老护理床位。推进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以老年人群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等业务,向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护理服务。(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

(三)扶持一批健康保障服务企业

9.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以区中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依托,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和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开发中医药保健产品,开展药浴、药膳、保健按摩、康复理疗等传统养生保健服务项目。形成集中药材种植、展示、教育、应用为一体的多产业复合体。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中医坐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配备中医类别医师。(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商务局、区食药监分局)

10.发展健康体检、咨询服务业。鼓励公立医院通过吸引国内外管理经验丰富的投资机构,共建共享专业健康体检机构。引导民营资本建立集健康筛查、评估、干预和健康档案于一体的综合的健康管理达标中心,带动社会资本按照规范化建设与运营的要求,发展连锁性医疗体检机构。加快发展心理健康服务,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面向居民签约服务,开展健康咨询和教育服务。(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11.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引导民营资本举办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到2020年,建设1所医学检验机构。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推进医疗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科委)

12.加快发展健康文化和养生旅游服务业。积极发展以制作和传播健康信息为主的信息媒体业,鼓励区广播电视台、三峡都市报社等主流媒体健康宣传板块发展壮大,有序发展以医疗、医药为宣传内容的健康广告产业。依托优质的中医药资源、生态资源与医疗服务资源,积极开拓养生休闲、医疗健康旅游市场。(责任单位:区文广新局、区旅游局、区卫生局)

13.积极发展健康保险服务业。引导保险公司落实商业健康保险产业政策,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居民和职工大病保险。积极开发长期护理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执业保险。建立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的合作机制,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为参保人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等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责任单位:区金融办、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局)

(四)扶持一批体育健康服务业

14.发展全民体育健身。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体育健身消费。加强基层多功能群众健身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个,100%镇乡的行政村、街道的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采取措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的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和体育健身俱乐部,鼓励开展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服务。(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教委)

(五)扶持一批健康产品生产企业

15.积极鼓励研发生产中医药产品。以科创医药、东方药业等企业为龙头,大力支持栀子、青蒿、金银花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开发生产宁心益智口服液等合剂,蛇胆川贝液等口服液剂,三号蛇胆川贝片等片剂,宁心益智胶囊等胶囊剂,黄连上清颗粒等颗粒剂,五味子糖浆等糖浆剂,藿香正气水等酊剂。支持科创万州医药产业园中药材前处理中心、中药材厂和中药材饮片厂、重庆东方药业产业园中药生产、申高生化牛黄解毒片、银黄颗粒生产技改扩能、科创医药产业园珍稀濒危药材研究中心(GAP种植繁育基地)和重庆东方药业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万州经开区经发局、万州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区食药监分局)

16.积极推动生物制药转型升级。以申高生化、奥力生物、江峡生化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引进创新药物研发技术团队和项目,壮大本地创新药物研发及生产实力。支持奥力生物药品制剂生产线新建、片剂及胶囊剂技改、硫酸软骨素钠工艺研究及应用、USP、EP标准胰酶工艺研究及规模化、牛胰酶生产线技改等项目建设。支持科创医药产业园生物工程活性多肽冻干粉针生产厂、新型抗生素原料和高品质针剂基地建设。支持江峡生化糜蛋白酶及胰蛋白酶生产线新建、胃蛋白酶及胆红素生产线扩建。支持申高生化、奥力生物、江峡生化等企业做大做强多酶片、胰酶、胃蛋白酶片、胃膜素、胆红素等产品。(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万州经开区经发局、万州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区食药监分局)

17.推动化学制药规模化。重点支持企业引进开发欧美专利即将到期的药品原料药及制剂,研制新剂型。重点引导企业发展头孢类抗生素、解热镇痛、呼吸系统等领域的优势基本药物品种。支持迪康长江新药埃索美拉唑钠冻干粉针技改及氨咖黄敏胶囊技改、申高生化氨咖黄敏胶囊产业化及复方胃蛋白酶颗粒扩能、彼迪正天丁溴东莨菪碱、黄体酮、芦丁等系列产品研发及生产线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特色医药化工中间体。(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万州经开区经发局、万州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区食药监分局)

18.推动保健品产业品牌化。大力引进国外和东部沿海地区健身器材、按摩器、保健饮品、保健类服装等保健用品生产企业和项目入驻。以重庆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着力研发生产保健食品和饮品。重点支持重庆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刺五加参麦功能饮料技改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食品产业,大力引进承接国内外保健品生产企业和项目,形成国内外知名的保健产业品牌。(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农委、万州经开区经发局、万州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区食药监分局)

19.培育医疗器械及医药配套产业。以科创医药、国中医药等企业为龙头,积极培育发展医疗器械制造、药品包材、辅材生产等企业和医药仓储、物流、交易、医药技术服务、健康服务等医药配套服务企业。支持科创万州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生产厂、国中医药重庆三峡现代医药物流交易配送中心、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及配套项目、科创万州医药产业园现代医药仓储中心、申高生化技术中心能力建设等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万州经开区经发局、万州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区食药监分局)

四、细化政策措施,确保落到实处

(一)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

20.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加强数字化医院、远程医疗和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市、区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对接和共享,建立覆盖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三级远程医疗服务和教育网络,健全远程医疗管理制度,结合远程心电、远程病理、区域HIS、区域影像、区域检验等区域化信息系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数据库为核心,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及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构建区级卫生信息平台。(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经济信息委)

21.健全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人才“4+1”或“4+2”工作机制,即:允许公立医院的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到民营医院兼职,4天在公立医院工作,1—2天在民营医院工作。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完善区域性医疗卫生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鼓励社会资本在健康服务业领域举办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规范并加快培养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剂师、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从业人员。依托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对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食药监分局)

(二)放宽市场准入

22.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向外地资本开放。进一步规范、公开医疗机构设立的基本标准、审批流程。及时发布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鼓励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举办或运行主体。简化对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护理院等紧缺型医疗机构设立、开办、执业资格、医保定点等审批手续。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人力社保局)

23.完善健康服务标准。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实施,提高健康服务业标准化水平。在新兴健康服务领域,鼓励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制订服务标准。在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健康服务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质监局)

(三)强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24.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促进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相关规定在公共服务设施中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健康服务业相关设施的配套。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服务业,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连续经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健康服务项目可按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对经营性健康服务业项目,应按招拍挂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责任单位:区城乡建委、区国土资源局)

25.完善财税价格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逐步加大健康服务类公共产品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完善引导参保人员利用基层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的措施。建立健全工伤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结合实际探索对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补贴等直接补助群众健康消费的具体形式。将健康服务业纳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范围,引导和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支持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举办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捐赠,按照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在税前扣除。发挥价格在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气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政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免予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清理和取消对健康服务机构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地税局、区国税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人力社保局)

26.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资产证券化创新,扩大业务规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健康服务业利用外资方式,有效利用境外直接投资、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国际商业贷款。(责任单位:区金融办、区商务局、区财政局)

(四)加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风险防控

27.依法规范健康服务机构从业行为。引导企业、相关从业人员增强诚信意识,自觉开展诚信服务,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快建设诚信服务制度。建立健全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失信惩戒以及强制退出机制,将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全市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禁止借医疗卫生等健康服务项目为名搞房地产开发的行为。(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工商分局、区城乡建委、区国土资源局)

28.强化健康产品市场监管和服务质量监督。强化对健康产品卫生监测、检验和技术指导,加强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监管,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方面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完善监督机制,推行属地化管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区食药监分局、区工商分局、区卫生局)

各地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各负其责,并按职责分工分别对接国家、市级有关部门推动重点任务落实,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文件,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区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本意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对出现的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向区政府报告。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

2014年9月28日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万州经开区办公

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各民主党派区委,区工商联,

各人民团体。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9月29日印发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