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市质量技监局关于印发加强产品全面质量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局)、市质量技监局执法总队、市质量技监局业务受理中心:
现将《关于加强产品全面质量监管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上海市质量
技术监督局
2017年7月10日
关于加强产品全面质量监管的实施方案
为落实《质检总局关于加强产品全面质量监管的意见》(国质检监〔2017〕207号)要求,树立产品全面质量监管的意识,一手抓全面提高质量,一手抓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结合本市实际,推进全链条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现就加强产品全面质量监管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推进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
1.持续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推行重要工业产品省级发证取消发证前产品检验和后置现场审查改革试点,优化审批全流程,支持具备条件的行业组织、第三方技术机构参与技术审查,探索试点现场审查可视化记录制度。将自贸区探索实施的重要工业产品省级发证一企一证等制度在全市复制推广。
2.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督检查。运用分类监管等差异性监管措施,规范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突出重点产品,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专项监督检查。强化证后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问题,对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不能保证质量安全或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按照规定坚决落实退出机制,依法撤销、吊销、注销行政许可。
3.健全本市重点监控产品目录管理。结合本市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完善本市重点监控产品目录,按照风险等级对不同类型产品采取不同监管措施,着力解决监管资源与监管任务不匹配的问题,切实提高监管效能。
二、坚持严格监管,形成全链条监管体系
4.强化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分析。提高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采集、分析、研判能力,打通与政府相关部门、区市场监管局、重点行业组织、重点企业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渠道,夯实加强产品质量全面监管的信息化基础。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试点开展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直报工作,探索面向公众的信息分享机制。
5.严格监督抽查及后处理。围绕与群众生活紧密的日用消费品以及取消生产许可后的重点产品,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及时公开监督抽查结果。强化不合格产品后处理,督促企业抓好整改提高。推进抽查付费采样,减少企业的制度性成本。探索实行抽样全程可视化管理,保证抽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6.严格实施风险监测。对新业态、新兴消费品以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完善风险监控相关制度,推进《上海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管理办法》的制订和《上海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规范》修订,加强质量安全风险交流,逐步实现风险信息互联共享、风险快速通报和联动处置。
7.严格缺陷召回管理。突出重点领域、重点时节和重点消费品,组织开展缺陷调查、认定与评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发布召回公告,拓展宣传途径,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制度建设和课题研究,提高缺陷召回效果,体现缺陷召回在全链条质量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
8.规范质量鉴定工作。加强产品质量鉴定组织单位名录管理,修订《上海市产品质量鉴定组织单位名录管理办法》,规范本市产品质量鉴定组织单位确定工作的程序,严格名录确定,严格监督管理,严格退出机制,进一步明确名录申请条件,加强名录调整与管理,提高质量鉴定工作质量。
9.严格执法打假。以质检利剑4X为执法主线,重点部署质检利剑打假春、夏、秋、冬四大战役和双打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老百姓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建立健全大案要案督办制度,严查彻办大案要案,对于涉嫌犯罪的,必须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健全完善大案要案督办制度和重大案件会商制度,加强与公安、工商、农委等部门间的执法协作,开展联合执法。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公开工作。组织对行政处罚后企业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10.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和要求。按照预案要求,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充分发挥1236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的作用,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信息化水平。主动接受媒体监督,理性面对各种报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实事求是、科学有效地引导舆论导向。
三、集聚多方力量,优化事中事后监管
11.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建立健全本市和区级监督抽查联动机制,抽查结果系统共享。完善与相关监管部门间信息互通、抽检互认、监管互助机制,及时通报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等质量监管情况。深入开展长三角区域合作,加强跨区域监管协作,强化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
12.加大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加大质量监督数据开放和数据分析力度,推进上海市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局官方微信等平台上设立信息发布查询端口,真正打造一个权威的信息查询系统。
13.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质量管理,鼓励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质量帮扶活动,推动全生产链条质量管理水平协同提升。
14.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监管。突出消费者关注的产品主要性能指标,联合行业协会开展质量测评,实施行业质量状况调查,排查质量安全隐患。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进一步深化产品质量逐级提升示范平台建设,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15.提升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质量监管工作机制。推动质量监管专家库建设,为质量监管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市局将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产品质量监管人员的行政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