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上海]《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有关背景情况介绍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1.这一次编制《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全球视野下进行城市发展定位的视角来看,是否有着不同以往的意义,如何加以体现?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上海市应逐步构建与“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体系,确保上海继续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为了准确把握国内外安全生产发展环境,科学制定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规划》前期进行了详实的数据调研,收集汇总了近10年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和本市安全生产事故数据,即十万人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通过比对发现,上海十万人死亡率在“十二五”末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亿元GDP死亡率下滑趋势呈高危陡峭态势,仍高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平推法,预测“十三五”末上海十万人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主要指标。预计“十三五”末,上海十万人死亡率达到1.2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水平(2013年3.2),已经达到德国2009、2011年的水平(1.3);上海亿元GDP死亡率达到0.038,基本达到日本2003年的水平(0.0326)。
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合理地反映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水平,《规划》以相对比率形式制定安全生产主要规划指标,即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7%以上(即控制在0.038人/亿元以内);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5%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2.63以内。
从而,为实现到2020年,本市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有效防范的目标,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2.近几个“五年”来,上海市民的需求和期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十三五”期间新的需求变化将有什么新特点?
“十三五”时期是本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瓶颈问题,又要积极应对本市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新任务、新挑战。
上海将继续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新路。《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求,要突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快形成符合超大城市特点,主体多元、治理协同的扁平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上海的城市安全治理,就是要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和调和整合起各社会阶层、各社会群体都能接受的社会整体利益,最终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的安全契约。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类要素流动性和集聚性进一步增加。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达到新的高度,全社会对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呼声和期望值也将更高,从业人员对生产安全和职业卫生的维权意识更强,社会对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效能、提高事故灾难应对处置能力的要求更高。同时,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逐步建成,社会影响力必然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本市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也更加关注,势必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规划》注重应急联动机制建设,一是完善市级部门间协同联动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以及信息共享互通机制。二是继续强化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专业救援队伍为补充、专家队伍为支撑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三是推进危险化学品专业救援力量布点建设。四是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拓展应急救援资源。
《规划》多渠道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打造自觉自律的上海城市安全文化。一是定期举办危险化学品安全、职业病危害预防知识专家讲座和事故案例分析。二是通过构建安全生产新媒体宣传教育平台,加强对本市安全生产重要政策、重点工作、专项整治、联合执法等宣传。三是鼓励全民参与安全生产、工伤预防和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推广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打造成为普及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文化的终端窗口。
3.上海人口结构复杂,不同社会群体间利益诉求不一,在追求共享发展时,《规划》如何寻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以共享发展的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使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更加反映市民期待。
对此,《规划》根据“数据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整合资源,立足应用,完善城市安全信息平台保障。一是突出全市危险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按照统一标准实现安全生产监管业务系统的全面整合,依托本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推进相关部门数据的互联共享,综合形成上海市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二是依托本市电子政务云平台进行数据迁移和系统移植开发,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云计算,加强安全生产数据挖掘和分析,增强安全综合监管智能决策能力,探索面向区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云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快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整合推进道路交通动态监控平台建设,建立部门、区域联勤联动机制,实现监控信息资源共享;加大危险化学品行业电子标签、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力度,推广危险化学品流动流向信息监控系统运用;加强铁路交通安全风险研判预警,建立安全信息数据分析平台。健全海事、安全监管、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推进建立部门间水上交通非法违规信息抄告机制,强化信息共享;摸清存量地下空间数据,建设信息平台,利用BIM技术实施地下空间数据建模,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地下空间结构安全风险监控及预警,进一步加大地下空间管理技术创新力度。
4.面对政府自身的改革、职能转变、管理方式转变的新要求,《规划》是如何考虑的?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冲刺阶段,也是创新转型的攻坚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2015年7月,国务院安委会确定上海为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试点地区,强调要解放思想,超前谋划,凡是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都可以先行先试,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扩大改革成果。
根据这些要求,市安委会组织各成员单位,深入研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坚持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一是通过梳理中心城区工商贸企业和教学、科研、检测等单位危险化学品涉及情况,梳理郊区县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情况,结合上海发展实际,先行先试,探索建立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正面清单”。二是完善市级部门间协同联动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以及信息共享互通机制。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拓展应急救援资源。
5.《规划》是如何体现今后的改革方向,如何处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的?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必须坚定改革、扩大开放。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对此,《规划》鼓励社会第三方组织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一是完善由社会第三方组织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行政审批的技术审查、政府部门负责合法性审查的行政审批新模式。二是运用市场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推动保险机构有效参与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三是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发挥积极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四是健全完善职业卫生专家库、医学救援专家库和应急处置专家库,汇聚各行业、领域、专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专家,强化现场检测、应急救援、事故鉴定等技术保障力量。五是依托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和上海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的力量,优化市级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骨干体系。
相关稿件- 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重点内容——《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解读
- 图解《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安委会办公室制订的《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