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北京]东西城文保区胡同将恢复历史风貌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原标题: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环境建设规划》发布东西城文保区胡同将恢复历史风貌
12月21日,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环境建设规划》发布,“十三五”期间,东西城文保区背街小巷、胡同街道继续大力治理“开墙打洞”,同时以每年八个区域的治理速度,逐步恢复胡同历史风貌。
700多米长的胡同,竟然“开墙打洞”57处,形成一间间小烟酒超市、小饭店、小菜店。这是东四六条胡同,“开墙打洞”经营的商家,存在噪音扰民、环境卫生脏乱等问题,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房屋安全,伤及地区历史风貌,扰乱环境秩序。2016年,东城区东四街道开始对东四六条文保区内违规“开墙打洞”进行集中治理,整体拆除违规门脸房、牌匾广告等,砌上门脸房,恢复墙体原貌。有关负责人表示,治理“开墙打洞”是给胡同“刮骨疗伤”,仅东四地区需要整治的“开墙打洞”台账就有500余处,截至目前,已经整治完毕145处,剩余部分明后两年集中整治。
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专职副主任吴亚梅介绍,依据“十三五”时期环境建设规划,2017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按照旧城整体保护,传承古都风貌,延续历史文脉的要求,开展东四北区域、簋街区域、天桥北片区、德胜东片区环境提升,实施张自忠路沿线、安德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我们计划‘十三五’期间,东西城每年划出8个区域左右,进行整体区域提升,把胡同街道、背街小巷等按照清末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进行修缮。”吴亚梅说。
据了解,2012年开始,市区两级市政市容部门就开始着手区域整体提升项目,东西城文保区整治提升工程成为重点,如建筑物外立面、胡同、牌坊门楼整治,架空线入地,新增改建绿地等。例如地安门外大街沿线,街道、门楼、牌匾、胡同等都按照清末民初时的旧貌进行修缮。周边的高层建筑也集体降低“身高”,楼层高度均不超过二层。如今,走在地安门外大街上,青砖灰瓦,朱门绿窗,古色古香的牌匾、门楼让人目不暇接。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对东西城文保区的所有胡同街道、背街小巷都在进行设计整理,已邀请国内顶尖的古建修缮设计团队进行方案设计,预计2017年初将逐步开始实施。“今年我们重点是对南锣鼓巷进行试点修缮,治理无照商户、‘开墙打洞’,明年国庆期间市民就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南锣鼓巷。”这位负责人说。
据透露,“十三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环境建设将围绕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发展,依托河流水系和绿化廊道,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
针对环境建设的薄弱区域,市城市管理委和相关单位将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改造建设,以城带乡,探索城市集中建设区与周边城乡结合部建设统筹联动机制,开展拆除违法建设,改造出租大院等工作,将腾退土地用于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