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区谈“践行群众路线,保障机场建设”

法律法规网 佚名
法律法规网 北京市政府网  法律法规网 2016-10-27 15:43:24  评论()

文件名称:[北京]大兴区谈“践行群众路线,保障机场建设”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1、主持人:在了解大兴拆迁工作访谈之前,我也是在网上了解了一下相关的政策,我们有一个八年的限控政策,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八年限控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模式?

任喜军:好的,自从新机场选址落户礼贤之后,我们就严格落实区委提出的“北清南控”战略部署,提出了“抓管控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定了“抢抓机场建设机遇,乘势借力跨越发展”的信念,引领礼贤百姓追求长远发展,消除和降低短期心理。同时,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确立了“拆是手段、管是目的,严管少拆、管的严才能拆的少”的工作原则,让礼贤的百姓明白:管控“拆”的是违法违章建设,“管”的是经济发展秩序,“控”的是个别投机者的投机行为。在工作中实行了几个方法,其中有“四三二”管控模式、推出“六步”工作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按区委区政府又推出了“四图一册”,确保实现违法违章建设“零增长”的管控目标。

通过管控打击违法违章、抢栽抢种的行为,确实让百姓得到了实惠。首先,我们打击了投机钻营者,起到了震慑作用,从而有效的遏制抢建抢种行为,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对百姓的保护。然后是我们坚持的“抓早打小”、露头就打,从源头上避免了个别人从事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最后就是现行的管控既可以降低拆违的成本,也能为将来发展预留更大的空间,可以让全镇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有这么一组数据。根据我们的统计,自限控以来,全镇共拆除违法建设342宗,拆除违法建设面积25.8万平方米,拔除树木7.3万棵,管控45个村空闲地5000多亩,清退“五小六小”企业、三高企业728家,流动人口在礼贤镇始终控制在低数量水平,为科学规划布局将来新航城建设留存了广阔的、充足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谢谢您。我们的政策中提到了一个“逢穿必拆、逢拆必转”的原则是什么原则?怎么落实?

刘长江:好。新机场拆迁不同于一般项目的拆迁,主要有4个特点:项目特殊性,机场有管控要求。动迁规模大,涉及到20多平方公里、时间要求紧,3个月内要陆续交地,全部需要外迁,需要迁到新规划的镇区里面去。这就意味着村民房要拆、坟要迁、人要走、地难种、业要转,因此我们从机场远期规划发展考虑,从维护村民长远生计出发,提出了逢征地红线穿过的村庄整体拆迁,拆迁的村庄村民全部转非。简单说就是“逢穿必拆、逢拆必转”。这个提法得到了投资方的理解,有关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实践证明这一路子是对的,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支持新机场建设的热情,四十天七千户全部签约,当年近六千人成为了有资产的新市民。

2、主持人:一开始的时候请许区长介绍了拆迁的特点,包括刘主任和任书记都介绍了政策的情况,具体政策如何落地,包括拆迁过程中面对被拆迁人各种各样的诉求和情况,如何严格执行政策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证被拆迁人的各种利益诉求,可能我们的任书记是挺有感触的一件事情,因为您会直面我们的被拆迁人,能不能回顾一下我们当时在这个拆迁安置过程中的种种做法呢?

任喜军:好的,这次新机场拆迁是礼贤第一次接触到拆迁工作,过去我们党委政府没人参加过,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因此,对于拆迁我们考虑了很多的问题。

我们拆迁呢,将工作对象分为三种:一是搬迁群众,需要我们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利益。二是投机钻营者,对他们我们就要坚持政策执行刚性,兑现“不让老实人吃亏、多建不多得”的承诺,实现“政府不多花、群众不少得”的目标。三是工作人员,包括评估,拆迁服务,评估服务,镇村两级的工作人员,我们从严管理,杜绝了“骑驴、拼缝”这些行为,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2015年5月6日机场拆迁正式启动后,我们针对拆迁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重点做到“解三困、务三实”:

第一个就是解群众政策之困,务阳光拆迁之实。很多群众都是第一次接触到拆迁政策,会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比如说不知道什么叫重置成新?设置图是怎么样。为此,我们把政策宣传贯穿于拆迁工作的始终,通过入户下发宣传材料、每天出动10辆宣传车驻村宣传、工作人员以家庭实例对照讲解政策等方式,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让百姓自己就能清楚算出自家的补偿数额,从而保障被拆迁群众的合法利益。

第二个是解群众心理之困,务真情拆迁之实。我们根据在谈户中遇到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对方法:比如,对于积极配合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帮助其办理手续,早签约、早选房、早受益。对于让工作人员吃闭门羹的,我们采取的是土办法,早晨找不到人就中午找,中午找不到就下午等,下午找不到就晚上再去。我们坚持不放弃任何一户的观念,用我们的真诚服务,见到人,让老百姓愉快签约。而对于在观望中的百姓,我们发动村里的能人、长辈等德高望重的人劝解,实际上就是让拆迁户动员签约户,让群众说服群众,促使其尽快下决心签约。最后就是滞留户,有可能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不拆了,我们动用邻里情、朋友情、亲友情等情感,发动滞留户周边人员劝签劝拆,同时聘请免费律师介入,全程参与,讲政策、讲法律,用法治思维推动拆迁。

第三个是解群众生活之困,务和谐拆迁之实。我们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这里我可以举一个实例,在拆一个村庄的低保户的过程中,男的种地,女的有点精神类疾病,他想不通拆迁。最后我们镇村两级反复做工作,就近给他安排了一个保洁的工作,他就愉快的签约了,非常高兴,非常满意。

3、主持人:刚才我们看了照片有选房的现场,大家都还是很高兴的样子。接下来关心完拆迁之前的问题之后,我们关心拆迁安置之后的生活问题。首先是住的方面。这次在两镇的拆迁安置工作中,我们安置房的选址、设计、建设方面是怎么去考虑的?

刘长江:在安置房规划选址上,我们坚持尊重村民意愿、服从总体规划、方便群众生活、有利政府服务、融入未来发展的原则,分别在榆垡镇、礼贤镇规划了居住组团。去年年底开工,计划2018年完工入驻。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上,坚持商品房的品质,安置房的价格,现代化的配套,融入乡愁的居住景观,以人为核心绿色低碳的基本原则,要把拆迁变成为不仅是一个人的转折,也是一个家庭的腾飞,更是一个地区的跨越。目前,我们正在按这个原则加快工程的实施。

主持人:按您的说法,到2018年的年底,两镇的被拆迁居民全部能住到新房里面去,包括大家关心的房屋质量到底怎么样,项目进展情况怎么样?

刘长江:从安置房质量保证上,我们坚持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专业监督、祖产式关注的工作原则,真正实现放心拆迁、安心周转、满意回迁的既定目标。到今年年底,在建的安置房楼座主体结构基本实现封顶,为如期回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包括我听说在这次安置房的建设过程中,其实我们还考虑了一些当地的特点,比如说我们特别设置了一些农用车的停车位等等,都是比较贴心或者是人性化的尝试。

刘长江:对。

主持人:好的,这是住方面的,接下来说说医疗和教育方面,大家关心了,我拆了之后,搬了之后,老人看病,小孩入学怎么办,去哪儿,这次是怎么考虑的?

任喜军:好的。关于拆迁以后的生活,我们从几方面为老百姓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先说居住保障方面,老百姓有两个意愿,一个是意愿住楼房,我们礼贤没有,只能在大兴区黄村、庞各庄、榆垡等进行选择。第二个意愿,老百姓在搬迁之后,楼房没建成之前,愿意住平房,我们建立了对接村的出租房源的登记统计,我们选择了五个村,老百姓有意愿,村里搭平台进行对接。当然了,有安全隐患的,我们不能出租,特别是消防、火灾隐患的不能出租,这也使老百姓非常满意。第二是入学保障,我们根据搬迁村学生的入学情况,积极与区教委进行了专题研究,拿出了分流的政策。第一种是拿到我们拆迁的协议,可以就近上学。当然按政策的要求,还有很多细节,但是学籍不转,因为你是礼贤人。第二是本镇就学的,根据测算的指标和学位,没有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都能达到无缝衔接,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学上,而且是就近上。

主持人:这次礼贤镇涉及到多少孩子上学?

任喜军:我们统计两个村72名学生上学。通过我们积极与区教委反复对接,全部就近入学,老百姓非常满意。

村民的就医问题,没有问题。因为两个村的拆迁,参保、新农合全部达到了100%。我们发现了低保户等需要救助的人群,我们跟相关的科室进行了点对点的对接,要求他们全程救助,特别是过年过节期间,与村里进行商量走访慰问,保证群众拆迁之后,困难群众能够满足基本生活。

4、主持人:谢谢。刚才我们谈到了住房、医疗、教育,协调资源的时候,还是需要区级层面来协调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征地拆迁之后,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后续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整个未来的长远生计,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个层面。所以,我们大兴区有没有提前考虑到这些就业的问题,有什么样的长远的打算?

许玉增:你的问题非常好。关于就业问题和生活稳定的问题,也是我们区委区政府重点关注和考虑的问题。这一次整体搬迁13个村,涉及到的人口比较多,如何能让这些搬迁村民安心的去生活,舒心的生活,放心的拆迁,这是我们主要的任务。同时,在这个过程,搬迁之后,我们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四方面的目标。第一个就是安置就业有岗位,第二是经营增收有资产,第三是稳定生活有保障,第四是服务管理有组织。也就是从我们岗位、资产、生活、就业各个方面做一个充分的考虑。通过“四有”达到我们老百姓满意或者说生活稳定舒心的目标。

我单谈一下关于“四有”里面的有。第一个就是就业岗位的问题,这是大家关注的问题。2014年开始对机场周边的村庄进行了劳动力的摸底调查,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关的一些帮扶政策和补贴政策。特别是我们提出的一些办法得到了市里相关部门的支持,使我们区域的劳动力到企业去就业,对企业有一定的补贴,这样更大范围的,更好的吸引企业去吸纳我们当地的劳动力,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是关于一些公益岗位,我们也给每一个岗位都有补贴。这样的话,使我们拆迁的劳动力能得到充分的或者说就业的保障,来鼓励他们在拆迁之后生活方式变了,工作方式变了,也能走出去工作。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考虑对拆迁的劳动力进行有效的培训。保障他们在技能方面有所提高。最近通过我们建立培训基地,针对机场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的用工问题,我们进行了指导、分类培训。比如说物业方面的,还有一些劳动岗位像叉车、物流、保洁等,将来都会有大量的劳动力的使用,有针对性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来保障我们下一步拆迁劳动力能就业,生活能够稳定。

5、主持人:谢谢您。上一时间段谈的是被拆迁人的利益,有什么保障措施。接下来我们说说,因为机场周边除了被拆迁人之外,还有非拆迁人,因为我们知道八年的限控也是影响了一定的发展,对非拆迁村的老百姓的利益,我们区里有什么考虑?

许玉增:这次机场拆迁涉及到榆垡、礼贤的33个村,真正把村庄拆的13个,还有20个村庄是征地不拆村。从机场选址以来,我们在礼贤和榆垡区域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不仅仅限于这33个村。在严格的管控下,主要是为了保障机场将来红线确定之后能顺利的建设,所以进行了一系列的管控的措施。所以,使我们的区域便民设施受到了一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个是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比如说道路,市政设施。再一个就是生态水平比较低下,公共服务也不足。另外农民的收入缓慢。所以说一定程度影响了周边区域的发展。

如何改善这个问题,使区域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农民的生活不受影响,能够享受到机场发展的成果。我们区委区政府也兑现抓管控就是抓发展这么一个承诺。所以,结合着这个机场周边的情况,我们也是经过反复的调研,结合实际,提出了机场周边的三年发展行动计划,我们筛选出来100多个项目,这100多个项目在2015年把这个基础打好,这个已经过去了,2016年主要是上台阶,把一些项目该上的就要上。2017年争取是见成效。现在这些项目都在建设和规划当中的,今年有40多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了,这可能是对我们机场周边的这个管控之后,如何发展的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主持人:这个三年行动计划具体包括什么样的内容,包括您说的40多个项目正在建,2017年见成效,涉及到哪些方面,更具体的能透露一下吗?

许玉增:一个是基础设施,过去我们的一些欠账或者是没有到位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包括农村的街坊路,节能改造,包括一些厕所,包括我们的道路、桥梁等等这些方面过去的欠账要补上,包括一些水电气热逐步完善,提高水平。

主持人:包括完成北京市的减煤的任务。

许玉增:对。今年我们有煤改气、煤改电的神物在这两个镇都有体现。第二方面是说的民生保障的问题。这要从基础抓起,抓教育、抓医疗、抓文化、抓体育等这些方面的产业,特别是一些农村大院、学校、幼儿园要逐步完善提高,使民生保障得更好。

第三方面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因为机场建成之后是一个国际化的机场,在机场周边,包括村庄一些道路的两侧,建一些生态的绿带,使周边的生态环境有一个大的提升和改观,使我们的机场周边和周边的村庄能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生态区域。

第四方面是产业发展。这也是我们这次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点,过去管控该上的企业没有上,该改造的企业没有改造,新上的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我们这次从机场未来运营的角度出发,要紧紧围绕机场周边,发挥出它的临空经济区的优势,把我们村的一些企业,一些产业向机场临空经济区的方面发展,提高我们产业的竞争力,使我们机场周边的这些老百姓,能够在产业发展当中享受到成果。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