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我们中国人可以拼命”——访“七七”抗战名将吉星文之子吉民立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新华网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7-07-06 21:59:36  评论(/)

新华社台北7月6日电(记者齐湘辉何自力)“1937年,父亲吉星文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所属第110旅第219团团长,驻守宛平。‘七七事变’爆发的时候,是他下令‘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

“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之际,吉星文将军之子吉民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回忆了那段属于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虽然吉星文逝世时吉民立只有6岁,但父母及父亲部下老兵留下的回忆,尤其是父亲的日记和照片,让他牢牢地记住了这段历史。

吉民立说,父亲之所以被派驻守卫宛平城,是因为他有“吉大胆”之称——这个外号是赵登禹将军取的,因为父亲和日本人打仗时都是拿着大刀冲到最前面的。

有趣的是,吉星文的叔叔抗日名将吉鸿昌外号也是“吉大胆”。吉鸿昌的爱国、抗日精神,深深感染了吉星文。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事变发生的次日下午,我父亲拒绝了日军限令于当晚7时前投降的通牒,下令官兵‘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吉民立回忆说。

“为了国家,我们中国人是可以拼命的!”吉民立说,父亲当时组建敢死队,一天内要招100人,但半天就来了300人,没被选上的另外两百人都为不能上场杀敌痛哭。

在吉星文的指挥下,守卫卢沟桥的战士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一位青年战士用大刀砍死砍伤日军13人,壮烈殉国。最后,全连只剩下4人。

从11日起,日军以大炮猛烈轰击宛平城及附近一带,吉星文头部负伤但依然坚持指挥战斗,并组织城内居民疏散。7月30日晚,吉星文团官兵挥泪告别宛平父老,撤退到长辛店,卢沟桥随即沦陷。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吉星文作为抗日英雄,也从此英名远播,广受称颂。戏剧大师田汉曾创作话剧《保卫卢沟桥》在各地上演,其中就有吉星文团长,以真名实姓出现在舞台上。

“父亲痛恨日寇,但对老百姓十分爱护。”吉民立回忆说,守卫卢沟桥时,日军炮弹落在发放赈粮的人群周围,吉星文大喊:“赶快散开!隐蔽!”

当时日本侵略者对吉星文恨之入骨,他们提出所谓停战会商的条件之一,就是撤换卢沟桥守军,并指名道姓,要“接替吉团防务”。

吉民立还清楚地记得,父亲有一张十分珍视的照片,拍摄的是“七七事变”后的卢沟桥废墟。吉星文亲笔在照片上写下“‘七七’抗战在卢沟桥,首先与日军殊死战,余在此处受伤,同各官长留影纪念。星文书。”

“在父亲心中,‘七七事变’是挥之不去的伤痛记忆,每到7月7日,我的父亲就会想起那场惨烈的战争。有一年的纪念日,他在日记里写道,过去的长官如张自忠将军、赵登禹将军均已殉国,想到此处,无心纪念。”吉民立说。

让吉民立遗憾的是,如今在台湾,知道吉星文名字的人越来越少,每年7月7日,虽然岛内有不同团体举办的纪念活动,但是规模越来越小。“我们每年纪念‘七七事变’,是希望威武不屈的抗战精神得以传承,让现在的两岸同胞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tags:

焦点资讯 / Hot

法律知识 / Knowledge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