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新疆]关于开展自治区第一批低碳城市及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
文件编号:新政办发〔2016〕52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关于开展自治区第一批低碳城市及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号)、《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489号)和《自治区“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12〕98号)要求,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开展自治区第一批低碳城市及低碳社区试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当前,我区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全面落实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计划,实现我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二、试点工作范围
结合各地(州、市)经济社会条件、自然生态环境、工业化、城镇化等发展状况和基础条件,在统筹考虑试点布局代表性的基础上,决定在克拉玛依市、昌吉市、库尔勒市、温泉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布尔津县等7个市、县开展第一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在昭苏县昭苏镇解放路社区、特克斯县特克斯镇霍斯库勒社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南林小区,博乐市小营盘镇吉祥社区,昌吉市建国路街道丽景社区、阜康市博峰街道博峰社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松山街道玄武湖路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喀什东路博雅馨园社区,吐鲁番市吐鲁番示范区,库尔勒市塔指东路塔里木油田社区,阿克苏市英巴扎街道霍家买里社区、库车县比西巴格乡科克提坎村社区,叶城县喀格勒克镇蓝桥社区,阿图什市光明路街道群众路社区14个社区开展自治区第一批低碳社区试点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低碳试点城市建设重点任务。
1.编制低碳发展规划方案。试点城市要研究制定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确定试点思路,发挥规划综合引导作用,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增效、增加碳汇等工作结合起来,明确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控制和降低碳排放强度,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
2.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配套政策。试点城市要积极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制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和有效的控排措施,促进本地经济低碳绿色发展。
3.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试点城市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示范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低碳交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试点城市要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工作,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和核算制度。要加强能力建设,提供机构和人员保障。
5.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保证实施进度。要安排专项资金投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超前谋划,统筹使用住建、规划、市政、交通、工业、环保等各专项资金,争取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试点城市要积极开展低碳培训,提高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鼓励和引导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推广使用低碳产品,弘扬低碳生活理念,推动公众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
(二)低碳试点社区重点建设任务。
1.以低碳理念统领社区建设全过程。按照绿色低碳的要求完善试点社区建设规划方案,倡导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与紧凑的空间布局形态,优化社区土地使用空间、功能布局和社区生活圈,形成低碳高效的空间开发模式。将社区碳排放指标纳入社区规划和建设指标体系,对新开发小区建设方案和既有社区改造方案开展低碳专项评审,促进社区生活方式、运营管理、楼宇建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绿色低碳化。提高社区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延长建筑使用寿命,避免大拆大建,增强社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
2.培育低碳文化和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居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以低碳生活为荣的社会风尚和共建和谐低碳家园的社区文化。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鼓励社区内居民在衣、食、住、用、行等各方面践行低碳理念。制定和发布社区低碳装修、低碳生活指南,引导居民自觉减少能源和资源浪费。倡导清洁炉灶、低碳烹饪、健康饮食,减少食品浪费。鼓励选用低碳节能节水家电产品以及简约包装商品,鼓励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拼车、搭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完善社区居民低碳生活服务设施,打造社区商业低碳供应链。设立社区低碳宣传教育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引导和实践体验活动,推介低碳知识,宣传低碳典型。